本报讯(记者 李严)11月21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从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综合考虑培育市场主体、建设专技队伍、强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等因素,围绕实施5项行动,推动稳增长与稳就业齐头并进,切实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引导重点群体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充分就业。
据介绍,我市实施人才供给提质扩量行动。为做好“四上”企业用工调查统计,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在淮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推进技工强市建设,发展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每年职业学校培养毕业生1.2万人、技工院校培养新技工0.4万人。
我市实施二产就业提质扩量行动。加快二产发展稳定就业规模,实施企业梯度引育行动,增加优质就业岗位,每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增吸纳就业1.7万人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吸纳就业0.5万人左右。培育优质建筑企业,每年新增吸纳就业0.15万人左右。
我市实施三产就业提质扩量行动。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需要,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每年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左右,引导数字经济领域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0.3万个左右,引导新增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岗位0.9万个左右。
我市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提质扩量行动。深入实施“淮聚万才”行动,每年通过政策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少于0.1万人,通过市场化岗位吸纳就业0.25万人左右。强化返乡创业、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劳务协作“四轮驱动”,每年促进1万名农民工在皖就业。深入开展创业淮南行动,每年促进创业带动重点群体就业0.6万人左右。
另外,我市还实施就业服务提质扩量行动。强化省内区域劳务协作,开展“接您回家”活动,每年开展省内区域劳务协作转移就业人员0.7万人左右,举办“2+N”等招聘活动670场次以上,引导回淮就业创业0.6万人左右。健全企业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推进“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招大引强,每年引进2至3家省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