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另一种“晋升” 本报记者 李严

版次:02  2023年11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1月29日,郁梁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了捐献,成为淮南市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埋藏7年爱的种子

“郁梁要请假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怎么都没听说这回事?”“我们单位离城区这么远,一年到头早出晚归、两点一线,这个小伙子是怎么去配型的?”……得知郁梁要请假一段时间去合肥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消息一下子成了同事们热议的焦点,他们无法想象这个整天忙于工作,憨厚朴实的小伙怎么会与捐“髓”救人联系在一起。

郁梁工作所在的电力物资供应部距离市区几十公里,职工们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接触工作以外的社会事务。2017年初,郁梁结识了市红十字会的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被他的事迹所打动。郁梁觉得除了繁忙的工作外,人生还应该有另一道风景,便在业余时间力所能及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并在一次活动中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一晃时间到了2023年9月底,郁梁终于接到了期待已久的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消息后,他难掩激动,没等工作人员介绍完,便坚定地回复,“我肯定愿意!”

捐献前,为了不让父母担忧,郁梁没有将自己捐献的事情告知,只说自己要被单位外派出差一段时间。工作十分繁忙的的妻子也很支持他,“家里老小由我负责,你放心去救人吧。”

用心用情奉献军旅

郁梁从小就有参军报国梦,他的父亲是退伍军人。2008年,刚满18岁的郁梁投笔从戎,在北京总参谋部服役,第一年就分配到干休所从事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离退休老干部年龄较大,行动不便,吃喝拉撒几乎每件事都需要有人帮助,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但性格温顺、做事认真的郁梁却怀着崇敬之心对待这份特殊的工作。郁梁负责服务的是一位93岁高龄的老革命,他每天一早赶到老人家中,陪老人唠家常、读报,搀着老人出去晒太阳,散步,他的贴心照顾,让老人对他非常信赖和喜欢。一次郁梁陪老人去医院看病,因病人较多,等待时间较长,老人体力不支差点摔倒,时刻关注老人一举一动的郁梁眼疾手快,一把把老人紧紧抱住,同时大声呼喊医护人员,让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因表现优秀,郁梁入伍第二年便光荣入党,也获得了部队嘉奖。正是这段军营历练奉献的宝贵时光,给郁梁烙下了永葆军人本色的深深印记。

敬业奉献不失军人本色

退伍后的郁梁进入淮南矿业集团物资采供中心工作,2017年被派驻到潘三电厂。单位里除了供应站的党务工作外,所有后勤保障等琐碎事情也由郁梁一并承担。郁梁是站里年龄最小的职工,也是人缘最好、最受大家喜爱的同事。哪个办公室没有饮用水了,喊一声,郁梁就给换上;老大姐的电脑出现问题,喊一声,郁梁就给修好;站里多是女职工,谁家里有事,不能值班,也总是郁梁随叫随代。分内分外,再忙再累,郁梁从无怨言,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宝贝老疙瘩”。

2022年初疫情防控期间,郁梁主动要求担任供应站与潘三电厂的疫情防控联络员。为减少单位员工与外界的接触,他还主动承担了对接单位外来货物这份责任重大又有风险的工作。到了4月,因疫情形势严峻,为确保生产安全,供应站和潘三电厂按照上级指示紧急实行封闭管理,郁梁正巧值班,便留在了单位。平时就事务繁忙的单位,这下工作全压在了几个留守人员身上,郁梁身兼数职,日常工作和防疫重任一肩挑。他因表现突出,被物资采供中心评为年度优秀党员。

郁梁的捐献时间正赶上他晋升考试,这对于他来说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得知患者病情危急,郁梁果断作出选择:“救命要紧!即使耽误晋升,也只会影响我人生的一段,但不至于影响一个生命。如果拖延时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意外,我也会终身抱憾!”

11月29日,郁梁完成了捐献,为患者重燃生命之光,同时也完成了人生另一种更有意义的“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