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到深处》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里面收录了35篇经典好文,谈成长、谈生活、谈行走、谈寂寞,文字淳朴而不乏味,情感真挚而不雕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对世间花草虫兽以及普通人命运的关怀怜悯,心怀万物,活出了生命的欢喜和自在。
季老爱护每一株花草,总是为小花小草起万斛闲愁,将自己与人间草木融合,终得自在。《清塘荷韵》是他写给“季荷”的散文诗。受聘于北大,移家朗润园之后,他将偶然得来的洪湖莲子埋于淤泥之中,年年期盼,天天观望,终于在第三年看到了圆圆的绿叶,因此欣喜不已。遇到在清塘捞水草的老农,他甚至还“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读来令人动容。深秋将至,他又感慨残荷即将冬眠,希望它“做着春天的梦”,并盼它早日圆梦。在季老的世界里,一草一木皆生命,一花一叶总关情,还真不知谁是主、谁是客,颇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意境。
季老亲近每一个动物,总是与小动物们坦诚相待,心灵深处感受到轻松淡然,终得自在。在加德满都见到异国的狗时,他不禁喜出望外,万里之行的旅途劳顿,也在若隐若现的犬吠声中变成了甜蜜的回忆。那趟加德满都之旅,他不但见到了狗,还见到了野鸽子。去开会忘了关窗,房间闯进两位不速之客,两只鸽子“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此情此状,他没有断然遏止,反而是鸽子的咕咕叫声,让他的心情为之一振、心旷神怡,“好像饮了尼泊尔和印度神话中的甘露”。季老寄情于动物,与之相处,淡然自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光怪陆离又与“我”何干?
季老书写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每一位都鲜活而丰满,读之情真意切,品之感同身受。在《老人》中,一位长着蝙蝠形棕黑面孔的孤寡老人,生活窘困,住在废弃的坟洞里。最可能绝望的他却始终不放弃生活的希望。每一次见面,他都会更狼狈,低垂着眼注视着地面,但是从他眼里总能看到生命的光,神秘而坚定,仿佛又在前方看到了闪烁的希望,看到了灿烂的花。这是一个小人物对生命的渴望,是人生最真实、最朴实的渴望。季老写道:“这老人活在我的眼前,活在我心里。”最简单的文字,却是世间最真诚的牵挂。即使自己身处孤独的深渊,依旧怜悯弱者,处处透露着关怀与共情。
98年的生命历程中,季老历经波折,感性地思考人生,追忆往事,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对世间万物最动人心弦的真情。怜悯众生,人间百态皆滋味;心怀万物,人生何处不欢喜? 全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