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童年的回忆。我觉得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有很多开心有趣的事值得回忆,其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当是在我童年时代所亲历与解放军叔叔们朝夕相处的那段往事。
1948年年底,我刚满6岁,这时淮海战役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取得大捷的解放军乘胜追击国民党军队的残兵败将,如潮水般滔滔一路而来。不久,我的家乡洛河方楼、马庙村一带获得解放,之后解放大军经过我的家乡大举南下,要去参加渡江战役。途中有一部分解放军战士开拔到我们家附近,要在我家住下。当时,我们一大家虽然人口多,住得也不算宽敞,但还是腾出一大间屋子给他们留作住宿。那时我们这里地处乡村,交通不便,消息封闭,平时村子里边走动过往的人也比较少;加之我还没有上学,尚处于懵懂未知年代,更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猛然间看见这么多穿黄衣服的陌生人,裹着绑腿,身上扎着武装带,还背着枪进进出出我家,就感到有些恐惧,也不敢说话,只是躲在屋中不敢轻易出门。几天后,我发现这些人待我们都挺和善,渐渐适应了这种氛围与环境,对他们消除了初时的恐惧感,胆子也大了起来,开始走近他们,同他们交谈说话。随着接触的增多,我与他们也熟悉起来,感到他们很亲切也很友善,也不出去找小朋友玩了,经常主动靠近他们,听他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和一些比较好听悦耳的歌谣。在听大人们闲聊拉呱中,我方知这些解放军战士天天讲的一些似懂非懂的方言是外地话,他们大多数是湖北人。记得他们中间有个排长得知我未上学不认得字,还主动教我识字,教我数数。有一次,我看到他背着枪站在院子里的那间屋门前,就好奇地问他背的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重不重?他笑眯眯地看着我,乘我不备,一下子用双手把我举过头顶,吓得我哇哇直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们非常朴实,对人非常友善,我们家里人对他们也非常尊重和谦让。由于家中的厨房不是太大,他们人多,所以我们家为了不影响他们吃上热乎饭,总是先让他们先烧火做饭,吃好涮洗好之后,我家再烧饭。我记得那时,我经常在他们生火做饭的时候,让炊事员给我烤一些高粱面馍馍,我则在一旁帮着拉风箱。炊事员小心翼翼地将馍馍放在柴火上烤得两面金黄后,拿出炉洞递给我,叮嘱我乘热吃,别烫着。烤好的馍馍散着热气,咬起来酥焦喷香,那味道令我终生难忘。在那期间,他们有空时,经常会帮我家做活,比如挑水、背草、劈柴、扫院子、修理厨房。一有空闲,连长、排长就会集合队伍,带他们到打谷场上去练兵。没过多久,这支队伍就离开我家南下去了,只留下2个炊事员和几个伤病员仍住我家。我记得有几个伤病员整天睡在屋里用麦秸草简单铺垫的床铺上,一听到他们痛苦的呻吟声,我就会不时地跑到他们身边去问,叔叔怎么了,哪里痛,要不要我帮什么忙?他们怕惊扰到我,就装出没事的样子说,“这个小鬼真懂事!”过了一阵子,部队派人来把伤员接走了,当时我好一阵子心里都挂念他们:那几位伤员不知什么时候能养好伤回到部队。等全国解放了,他们都是革命军人,估计已辗转到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革命工作岗位上,为建设新中国作贡献去了。
如今,我已经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了,每当看到举国上下共同庆祝国庆节的场景,听到雄壮的国歌响起,威武的国旗护卫队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时,不由得就会回想起来70多年前在我家驻扎的那些解放军的情形。那些点滴的记忆至今还深深地铭记在我心中。
注:口述者,方德坤,1942年出生于大通洛河马庙村,退休前为原八公山第五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