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严
2023年12月29日中午,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刚下考研考场就奔赴“救命战场”的安徽理工大学大四学生鲁嘉栋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捐献324毫升造血干细胞。他与此前已完成捐献的同班同学赵智伟创造了同时留样接续捐献的全国先例。
热血青年 以生命为诺
鲁嘉栋是安理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提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在这个学校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尤其是这两年来,该校学子更是创造了很多全国首例。和鲁嘉栋在同一场活动中一起留样的同学就有3人配型成功,并都完成了捐献,再次创造了全国先例。
鲁嘉栋刚入学就加入了校“明星社团”——爱心社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2021年3月21日,这支服务队在校园内开展了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活动,鲁嘉栋带头献血并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2023年10月,一个来电让他收获意外和惊喜:“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您还愿意继续捐献吗?”“肯定愿意!” 鲁嘉栋坚定地回答。
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鲁嘉栋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约定好时间后,按时进行了高分辨率匹配采样和体检。
考研救命 无缝衔接
因患者病情不稳定一直难以确定捐献时间。这期间,鲁嘉栋加紧复习备考。得知和自己一起留样、又前后差不多时间配型成功的同班同学赵智伟在考研前完成了捐献,他不免有些着急,担心考研与捐献时间发生冲突。
2023年11月底,鲁嘉栋的捐献时间确定下来,12月24日入院准备,29日捐献。可入院这天恰巧是研究生考试的最后一天。经协商,在不影响患者救治的情况下,将他的入院时间延迟半天,鲁嘉栋的心终于定了下来。
“我考完了,可以去上另一个更重要的‘战场’了!”12月24日傍晚,一走出考场的鲁嘉栋便在凌冽的寒风里给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去电话。12月25日上午,鲁嘉栋赶到安徽省立医院注射动员剂,次日一早再次注射动员剂后,又赶回学校办理毕业生信息采集等事宜,晚上再赶回医院。
品学兼优 责任与爱同行
用品学兼优来评价鲁嘉栋毫不为过。作为班级思政委员的鲁嘉栋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连续3年获得校级奖学金,还是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更是在大二就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他从不吝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同学分享。室友张小龙刚入学时学起专业知识非常吃力,鲁嘉栋主动和小龙交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全盘托出,和小龙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乐于助人是同学们提起鲁嘉栋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隔壁宿舍的同学骑车摔伤了腿,嘉栋贴心地去看望。细心的他发现同学不仅是腿受伤了,还伴有发烧等症状,他立马奔到校医室寻医拿药,悉心照料。
善心善举 义无反顾挽救生命
鲁嘉栋的父母都是普通的打工一族,他们生性善良,平日里和亲朋邻里互帮互助。受父母影响,鲁嘉栋姐弟俩也是自幼充满爱心。姐姐早就有献血的愿望,可因为身体原因一直未能实现。鲁嘉栋说,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替姐姐完成一个未了的心愿。
妈妈身体不太好,懂事的鲁嘉栋怕家人担心,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自己捐献的事。“我是个成年人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给家人增加负担,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多有意义,即使自己做一点牺牲,也值得。”鲁嘉栋淡然地说。
入院当天,得知辅导员将此事告知了妈妈,鲁嘉栋很是担心。
经过5天的住院准备,2023年12月29日鲁嘉栋顺利实现了捐献。在采集床上,接到妈妈打来的视频,看着妈妈一直在心疼地抹眼泪,鲁嘉栋满脸笑容地安慰着。
至此,鲁嘉栋也成为安徽省第585例、淮南市第66例、安徽理工大学第2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2023年安徽省最后一位捐献者。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