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岁”碰撞“千年” 解析网红徐家汇书院的流量密码

版次:04  2024年01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徐家汇书院成为深受市民读者喜爱的海派文化新地标和“第二书房”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月2日电(记者 何欣荣 孙丽萍)“从湘江之畔到浦江之滨,我们寻光而来,探寻一条传统书院现代化转型的新路径。”2024新年首日,拥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岳麓书院与上海徐家汇书院签署结对合作协议,相约合力“赓续文脉”,推动全民阅读。

吸引千年书院“寻光前来”的徐家汇书院,同时交出一份运营一周年的耀眼成绩单:作为上海文旅融合公共服务新空间,徐家汇书院在2023年接待近200万人次的中外读者游客,单日最高客流超1.7万人次。新增读者证超过1.4万张,位列全市区级图书馆第一,成为上海年度现象级的城市图书馆和海派文化打卡地。

“横空出世”又不走寻常路的这一网红书院,背后有着怎样的流量密码?

“一岁”碰撞“千年”,

古今书院破圈合作

“过去一年,朋友圈里‘徐家汇书院’出现频率很高,说明这座书院不一般。去年九月,我们第一次走进徐家汇书院,发现车水马龙的上海市中心,一座区级图书馆可以如此充满活力。”在上海跨年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将双方合作缘起娓娓道来。

从2023年9月的首次接触,到2024年1月的 “双向奔赴”,背后释放的信息非常丰富:这是湖湘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碰撞,也是历史悠久的书院制度和现代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融合。

“其实,我们是一座叫‘书院’的图书馆。”面对来自千年书院掌门人的赞誉,徐家汇书院负责人房芸芳笑言。

“书院在唐代本身就是图书馆。岳麓书院与徐家汇书院,有两个功能是共通的:藏书与教育。”肖永明认为,传统书院和网红图书馆的融合并不矛盾,只是回归书院的“初心”。

“一岁”碰撞“千年”,双方一拍即合之后向何处去?肖永明认为,湖湘学者和海派学者的对话,以及共同聚焦中西文化交流史可能是第一步。毕竟,“徐家汇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绕不过去的坐标。”

双方表示,岳麓书院长于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而徐家汇书院擅长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双方合力,意味着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千年书院”和自带互联网流量的新型“网红书院”将深度融合,共同探路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从“光源”到“策源”,

寻找真正“流量密码”

有的流量喧闹一时,有的IP却可以跨越时光成为经典。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是徐家汇书院坚持“沐光而生、向光而行”的运营理念。

阅读有光。在徐家汇书院,“光”的意象随处可见:在一楼,“光启”光盒蕴含丰富文献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在中庭,有3D打印的艺术装置“光启之门”;镜面装饰上,也有“海上之光”的投影……

“徐家汇书院第一年的愿望是‘变成光源’,第二年的愿望是提升策源力。”徐汇区文旅局局长伍彦心提到一组数据:儿童阅读借还量超过整个书院图书借还量的50%。“很多小朋友在这里体验了纸质阅读,或许未来他们就成为有长期阅读习惯的爱书人。”

一些阅读之外的变化也在发生:人们走进书院,自觉放低了声音;门外的队伍没有铁马,大家却主动排成了蛇形;书院的志愿者服务名额,经常被“一抢而空”。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徐家汇书院以“光”作为自己的符号,就是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对周边进行辐射,以点带面,让标志性的公共文化空间与触手可及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共同汇聚成书香城市的“星辰大海”。

房芸芳说,徐家汇书院的新年梦想,就是让阅读之光从源头发散,产生更大凝聚力和影响力。未来一年中,该馆将携手社会各界,推出20个儿童友好空间、30座“灯塔书房”、200多家“书香伙伴”、500多场阅读推广活动,擦亮沪上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