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平台研究院将年轻人社交生活展现的新趋势概括成十个关键词:自恋浪漫主义、他者想象、“零糖”社交、人机互动、性价比生活、懒系健康、释压崇拜、对抗失重不安、线下社交体力流失和重构多维附近。(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从这份社交生活趋势来看,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不仅有深度剖析自我,还快速与人工智能接轨,既讲究精神上的满足,又注重物质上的性价比,可谓是多彩又绚烂。然而,部分看得懂、读不懂的关键词,难免有些让人“不明觉厉”的意味。就拿“零糖”社交来说,这里的“零糖”可不是公众饮食习惯的“戒糖”,而是对年轻人社交边界的一个形容——不少年轻人在建立友谊时,不再希望“时时发糖”“黏在一起”,而是更加注重交往的边界感,希望保留自我空间。
不得不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想要掌握好社交“火候”着实不易。在该研究院发布的调查研究中,面对“和朋友相处的最理想状态”这一问题,有54%的年轻人选择“经常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独处空间”,仅有12.6%的年轻人选择“每天都可以黏在一起”。社交关系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这些年轻人对于社交关系中的“甜度”需求各有不同。正如饮食结构中“戒糖”会给人体机能带来诸多影响,“零糖”社交也并非真的“健康”。去年流行的“搭子”社交,就是“零糖”社交的一个生动体现,一些人通过在线“热络”,在社交平台上寻找“饭搭子”“旅游搭子”等娱乐休闲的“同行者”。介于陌生人与朋友之间的“搭子”情谊,仿佛满足了部分群体的“零糖”需求,但在线下出行中,“搭子”爽约、沟通不畅影响游玩心情等情况也让不少人感到“心累”。可见,所谓趋势,也并非是人人适配。
再回到上述关键词。诚然,这些根据在线行为分析整理而成的趋势关键词,有一定的存在逻辑,并能为相关公司进行用户画像服务。不过,这些根据网络现象提炼的词语,真能代表年轻人的社交趋势吗?恐怕也不尽然。毕竟,这些关键词都是基于相关App用户的反馈进行整理而生成的,同众多的社会样本相比,用户数量不过是部分而已,焉能以部分概括整体?
刘硕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