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煨时光

版次:A05  2024年01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方华

灶台上热气蒸腾,灶膛里火焰跳动,一只瓦罐偎依着火苗,里面煨着几块排骨或是其他的食材。看似小憩的外婆,一等灶内的火即将熄灭,总会及时地加入一把柴草、稻壳。灶口的火光在外婆的脸上跳动,时光仿佛静止,温暖的气息潜送。

等到灶台上大锅里的饭煮熟,外婆便快速地用火叉把未燃尽的柴火拨到瓦罐四周,将瓦罐包裹起来,继续焐上个把时辰。这种依火慢煨的方法,让罐中的食物渐渐酥软,让时间浸出食材的本味,营养也充分溶于汤汁,鲜美异常。

天寒时日,最适合“煨”食,那微微跳动的火苗和光焰,那罐口散发出的食物的绵绵香气,让我的童年和回忆沁入温馨。

煨,需要时间的伺候,也更适合老时光。我的一位叔伯,八十多岁,牙口不好,凡肉类食品他都放在一只烟火熏得漆黑的铫子里煨。他最喜欢煨的,是猪皮。隔三差五,他就会去肉摊上买一些别人卖肉时割下不要的猪皮,两三元钱就能买回一堆。买回的猪皮洗尽,投入铫中,加水,放入几片生姜。烧开后,就在碳炉上小火慢慢地煨,直到那一块块肉皮筷子一戳即穿。趁热,他蘸着醋和酱油调成的调料,一口小酒一块肉皮,连汤带皮,每每吃得酣畅淋漓。

曾和这位叔伯就着猪皮对酌一杯,发现煨烂的猪皮不是想象的肥腻,蘸上醋料,入口软糯,轻抿即化,实是美味。

叔伯八十多岁,红光满面,肌肤光滑。叔伯说得益于炖猪皮,窃以为然。

在我的记忆里,外婆的小小瓦罐里曾煨出过无数鲜美的时光。几块盐鸭、一把黄豆,将寡淡的日子煨出咸鲜。几颗红枣、一把花生,将平淡的日子煨出甜美。几节莲藕,一把粳米,将枯槁的节气煨出软糯。一根冬笋、几丁鸡块,将僵硬的冬天煨出春味……

最难忘的是外婆的煨牛肉。在那样一个物资贫乏的日子,牛肉是难得一遇的稀罕物。偶尔的一食,让我留下难以磨灭的馨香记忆。外婆拿回家中的牛肉是连筋带肥的那种,无法切丝炒菜,也极难烧烂。

见外婆将“筋筋拽拽”的牛肉在水里洗净,切成一寸左右的丁块,又在清水反复浸洗,挤出血水,直到浸洗的水变得清澈。这时,外婆点燃灶膛里的柴草,将锅烧热,倒入一些菜籽油,等锅中油刚起烟,即放入挤干水分的牛肉块,轻轻翻拨一会,随即压灭灶膛之火。

外婆取出那只不知何时已在灶膛里煨了半罐水的瓦罐,放入葱段、姜片、干红椒、白糖等,倒入酱油,投入翻炒过的牛肉块,盖上盖子,将瓦罐一如平常地安放在灶膛一角,开始洗锅,淘米,重新点燃灶膛,开始煮饭。

等到灶台上饭香沿着锅沿的热气弥散,灶膛里随着火光的透出,一缕牛肉特有的醇香温暖地沁入我的鼻息。最急不可耐等待的,是微火慢煨的时辰。这也是让食材在文火的加持下,完成转化,自我升华,臻于完美的过程。

多年后,每读到苏轼《猪肉颂》 中的“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一句,眼前便浮现出童年时急迫等待外婆煨好牛肉的情景。外婆那被灶膛火光映红的刻上岁月沧桑的脸,那么清晰,那么温馨。

煨,有时我不觉得它是一种烹饪,而是一个人偎在火边,就像童年的我偎依在外婆温暖的怀中。

亲情、乡情的温火边,什么样坚硬的心、怎么样寒冷的岁月,不会被煨暖、酥软、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