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的淮南小伙

送去的是温暖 带来的是力量

版次:02  2024年01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付莉荣 摄影报道

2023年7月底,河北保定涿州市严峻的防汛形势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各地爱心人士闻讯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助力涿州渡过难关。淮南小伙邓雷自费购买各类防汛物资,驱车16小时近1500公里赶往涿州市,第一时间将物资送到防汛一线,这则有力量的报道发出后,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1月13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再次采访了邓雷,对于自己的温暖之举,他依旧风轻云淡:“其实这都是举手之劳,当时啥也没有多想,心情就是担心和焦急,怕耽误运送物资。”

1996年出生的邓雷是潘集区芦集镇人,2014年前往浙江省宁波市工作。“从2023年7月31日开始,我一直关注河北大雨的情况,当时了解到,在这次救援中,最大的难点是防汛一线的救生衣和食品等物资较为紧缺,但浙江这边没有救生衣和皮划艇,我特别着急。”邓雷一边多方打听,一边沿途寻找,联系厂家后,他立刻开车到物资所在城市去购买。“考虑到购买途中会耽误很多时间,还要与厂家沟通,最后我直接去现场拉货装车,抵达时间和车的装载量都是我提前计算好的。”

8月1日中午,邓雷成功购置了数百件救生衣以及20多箱水和食品,他车里的各个角落都被塞得满满当当,除驾驶座外,其它座位均被“放倒”,后备箱也被“征用”,一切准备就绪后,邓雷独自开车赶往涿州市。一路上,他不敢停歇,只在需要加油时才在服务区快速休整。当晚9时30分左右,邓雷在响水服务区进行短暂休息时接受了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的电话采访。采访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继续赶路。

驱车16小时近1500公里后,邓雷于8月2日早6时抵达涿州市。随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当地应急部门,迅速将救生衣等物资送至救援一线。当天中午邓雷准备开车返程时,已经在为第二批救援物品做准备。同时,他还在多个微信群中持续发布实时汛情,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汇聚成一团永不熄灭的火。

其实,这已经不是邓雷第一次送防汛物资上一线了。2021年7月21日,因牵挂河南郑州特大暴雨引发的汛情,邓雷购买一万条防汛编织袋连夜送到郑州防汛一线,这条新闻迅速冲上热搜,受到全网极大关注和热赞。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问:“几次驱车驰援受灾地,每次都是独自开车十几个小时,困难重重,一直支持你的信念是什么?”邓雷不假思索:“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我深深热爱的家园有了困难,我必须要出一份力。而且,在热爱家园的这条道路上我并不孤单,因为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跟我一起在路上。”

邓雷说道:“你们总是说我的行动温暖了很多人,其实有很多人、很多事同样也让我暖心。”连夜开车前往郑州时,爱心群里有群友怕邓雷困乏,持续打电话给他,想陪他聊天,考虑到安全问题,邓雷一再婉谢了大家的好意。

“河南汛情之后几个月,山西也发生了汛情,当时我拉了一批物资在去山西的路上,看到了好多河南的救援车辆。当时受灾的河南还在灾后重建中,但当其它城市遇到困难时,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出发了。”邓雷回忆起这些时依旧感慨,赶往涿州时,他在驾驶途中不断看到有救援车辆和他往同一个方向驶去,凌晨3时左右还有车辆拉着皮划艇和冲锋舟连夜赶路,这让他热泪盈眶。

“在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发自内心的骄傲。当有灾难发生时,我们永远能够团结一心,共同迎难而上。当需要有人站出来时,其中有我,我非常自豪。”他话语不多,却字字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