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到便有数不尽的欢乐和热闹。除了诱人的美食和丰富的庆祝活动,民俗表演是春节期间特别受人欢迎的节目,它们在展示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她是那,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她有那,保护完好的古城墙;还有那,天下第一的安丰塘……”唱词铿锵、抑扬顿挫,让人听了回味无穷。春节前夕,寿州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徐守宝在县城里表演寿州大鼓《说说千年古寿州》,一曲唱罢,台下掌声雷动。许多人惊讶,一面大鼓,一副牙板,怎么就能和出如此富有韵味的曲调,将这与众不同的年俗表演得绘声绘色。
寿州大鼓发源于寿春,流行于江淮之间的颍上、凤台、霍邱、正阳关等地。是一种一人演唱、说唱并重的表演形式,被称之为“一个人的说唱艺术”。表演时,说唱者右手握鼓条击鼓,左手打牙板(云板),在念白时丢下鼓条和牙板,不时用惊堂木,以渲染气氛。说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手、眼、身、法、步并用,以刻化人物性格、特征,反映喜怒哀乐的情绪和悲欢离合的场面,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寿州大鼓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许多寿州大鼓表演者都会在春节期间将这一年俗向市民和外来游客进行展示,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徐守宝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寿县人,他介绍,寿州大鼓也称寿州大鼓书,由“道琴”演变而来,因说唱内容带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后来发展为长篇书目,说唱者就在茶馆和书棚摆场演出,说唱书目的变化、道具的增加、说唱者的艺术渲染使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说唱艺术形式——“寿州大鼓”。
“小的时候听民间艺人说大鼓书是我最开心的文化娱乐项目之一。”听过《岳飞传》《隋唐英雄传》的徐守宝十分痴迷,后来他当兵去了河南,在部队里学习了板书,退伍回到家乡寿县,工作之余开始自己研究大鼓书。2019年,寿县文化馆开设了寿州大鼓培训班,徐守宝就开始跟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柴现修和市级传承人周传广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寿州大鼓表演艺人。
柴现修老人出生于1947年,数十年里他一直与大鼓为伴,经常在寿县、凤台、八公山等县区说唱大鼓书。他经常到寿县城楼摆上大鼓,每到重要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来此游览的很多游客都听过他唱上几句,大鼓牙板相得益彰,一曲曲情谊绵长的寿州大鼓,唱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也唱出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这一年俗表演也因形式的独特和唱腔的别致得到了很多淮南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青睐。
近年来,寿州大鼓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演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柴老的优秀学生之一,徐守宝成为寿州大鼓代表性传承人,更是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带着多首曲目走上不同的舞台进行表演,《说说咱们的共产党》《新时代新面貌》《千年古塘换新装》等曲目都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徐守宝说:“我们还根据春节的很多习俗改编了传统曲目,在传统唱段基础上创新唱词,让更多人爱上这项年俗表演,让非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为徐守宝在表演寿州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