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耕言语
《道德经》里说:“美言可以市尊。”别人之所以尊重自己,是因为自己会说话、言辞美。
说话不难,可以张口就来、想说就说。但要做到会说话,却并不容易,它需要经过思考、不断修炼。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则故事。
东汉时期,陈元方去拜会袁绍。袁绍问:“你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地方的?”
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
袁绍又说:“我曾在邺县做县令时,也是这样做事情的。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元方思考片刻,回答道:“周公和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那么一致。周公并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不卑不亢地回答了袁绍的刁钻问题。
“言,心声也。”一个人的言语,是其人品德行、真实心声的具体呈现。言语得当,让人如沐春风,容易赢得更多人的帮衬。
深耕言语,建立在逻辑与思维能力上,而不是简单地发泄情绪或忍气吞声。凡事认真思考,放下成见,有理有据,哪怕跟对方立场完全不同,也能收获有价值的成长。
2
深耕能力
撒哈拉沙漠常年无雨,气候恶劣,可谓是动植物的梦魇之地。然而在沙漠的深处,却有一片胡杨林兀自生长,傲然挺立。
这些胡杨,之所以能逆境生长,肆意向上伸展,是因它们先向下生长,吸吮水分,壮大根系。
胡杨的向下生长,向内深耕,无疑是一种坚韧和智慧。
其实,做人也该如胡杨,虽然掌控不了滚滚风沙,但是活着的姿态能握在自己的手里。要知道,没有谁天生就自带光芒,所有的成绩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自胜。
宋代刘过说:“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学习就如农人耕作,努力不努力,是勤奋还是懒惰,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警世贤文》里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复磨砺,宝剑才会锋利无匹;寒冬煎熬,梅花才会清香扑鼻。不追求所谓“捷径”,功夫到家,量变成质变,各种问题也会随着正向循环迎刃而解。
很多事情,做了不一定马上有结果,但找对方向,坚持下去总会看到希望。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每一种成功的背后,必定是踏踏实实地深耕。
3
深耕心境
梁实秋曾说:“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经历多了会发现,若是消极以对,它们便没有尽头,只会让自己陷入黑暗的泥沼。
保持乐观,懂得释然,学会从容,才能走出低谷,将所有的打击与痛苦化作生命的养分。
作家蔡澜曾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大学毕业后,他找不到工作。那段时间,他居住在简陋的廉租房里,每天靠领救济金生活。但蔡澜却整天乐呵,一门心思扑在写作上。几年后,他接连出版了几本畅销书,一举走红。
多年后,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是如何走上作家路的?他笑眯眯地说:“我能挣扎成功,是因为我总是笑对人生。”
成年人的世界里,风风雨雨是常态。想要走出逆境,不仅要知足常乐,还要学会保持淡然,从容面对挫折与磨难。
遭遇生活的阴晴,保持乐观;面对命运的盈亏,学会知足。
深耕一颗平常心,哪怕遇到的风雨再大,我们都能一蓑烟雨任平生。
《道德经》中讲:“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人生天地间,当做大丈夫,要以敦厚立身,拒绝浅薄;要以朴实立人,拒绝浮华。诚然,要想做到处其厚、处其实,就得不断深耕自己,时时除其薄、除其华。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深耕言语,与人为善;深耕能力,务实肯干;深耕心境,致虚守静。
愿你我拥有“深耕自己”的大智慧,绘就更美好的人生。 来源:人民网
《史记》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和李树,虽然默默生长,不言不语,但它们的花朵和果实,却让前来的人们将树下踩成了一条小路。品德高尚之人,从不向外炫耀,而是默默地向内深耕。不求得立下丰功伟绩,至少可以优于从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