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忠
(上接2月23日 A2版)
(二)讴歌屈原:《离骚传》
淮南王刘安第一次对楚国文化巨匠、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进行评论,确立了二千年来为《离骚》评判、定位的基础。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中说:“(建元二年),安入朝,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传”是什么文体?就是解说《离骚》文义的文字。
这里的记载说,公元前139年,年已41岁的淮南王刘安入朝,前往京都长安朝拜年仅16岁的汉武帝。年轻的皇帝,很尊重这位叔辈,请他撰写《离骚》的评论文章。才思敏捷的刘安,黎明时接到诏令,到上午八九点钟,一气呵成。这篇中国文学史上首次评论《离骚》的文章,全文已经失传,部分佚文保存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辞补注》等文献中。
南宋学者洪兴祖《楚辞补注》收有班固所作的“序言”,其中说:“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刘安对《离骚》的主题意旨、创作特点、文体风格,以及屈原的道德情操,都做了精深的分析。他认为,《离骚》具有《诗经》中的《国风》《小雅》之美,而无二者之失;屈原的志向,可以同“日月争光”。
2100多年来研究《楚辞》的学者不胜枚举,或褒或贬。在褒扬者中,其主要观点,都没有超出刘安的见解,可见其立论之精。
既然刘安能够写出精辟的《离骚传》,必定精研过《楚辞》。《淮南子》对《楚辞》有多方面的继承。比如:《楚辞》与《淮南子》中的“昆仑”神话系统,来源是相同的。《离骚》:“邅(zhān)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楚辞》与《淮南子》在执政理念、对暴君的谴责上,也是相似的。《离骚》:“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淮南子·俶真训》:“至夏桀、殷纣,燔生人,辜谏者,为炮烙,铸金柱,剖贤人之心……。”
《楚辞》与《淮南子》记载的特色物产也有一致性。《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淮南子·本经训》:“夫容芰荷,五彩争胜,流曼陆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