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与淮南“鸟代”——白头鹎

版次:08  2024年03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周强/文 田刚/摄

“惊蛰”与鸟候——3 月 5 日是“惊蛰”。此时天气转暖,当南方湿润空气活跃,北方又有冷空气南下时,冷热交锋,极易出现春雷。昆虫一冬都蛰伏于土中,春雷始鸣,蛰伏于地下越冬的昆虫顿然被惊醒,虫卵开始孵化,万物生机盎然,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开始。

“惊蛰” 三候中,有两候以鸟为候应。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描写的春景即将出现;三候“鹰化为鸠”。鹰是猛禽,鸠是小鸟,此候应不是说苍鹰变化为布谷鸟之类的小鸟,而是说此时鹰的性情像鸠一样温顺,很少去捕食猎物。“惊蛰”初候是“桃始华”,桃花现在开始鼓蕾,进入含苞待放状态。

东方之鸟白头鹎——白头鹎是鹎科鹎属小型鸟类,体长 17-22 厘米。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一白斑,白环与白斑在黑色头部极为醒目,因此别名“白头翁”。白头鹎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老挝、泰国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是典型的东方之鸟。在我国,19 世纪 30 年代以前,白头鹎只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广泛分布,而现在北方地区也经常出现白头鹎。有趣的是,南方白头鹎是留鸟,北方白头鹎则是候鸟,一到冬天就会迁徙南飞。现在,白头鹎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头鹎处于“无危”状态。

白头鹎不是懒鸟——在儿童启蒙教育时,幼儿园老师经常会给孩子们讲述“懒鸟”的故事。说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到处拜师学艺,先向喜鹊学习造房子,又向黄莺学习唱歌,接着还向大雁学远飞,向老鹰学捕猎,向啄木鸟学医树。总之,这只鸟看见什么就想学什么,学什么又怕吃苦受累,结果一年一年过去,头发熬到全白,还是一事无成,于是人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白头翁”。

其实,生活中的白头鹎不但不懒,而且非常勤快,它是杂食性鸟类,动物性食物中,金龟子、蝗虫、蚊子、苍蝇都是它的最爱。尤其在繁殖季节,几乎全部以昆虫为食,能吃掉农田和森林中的大量害虫,对生态保护意义甚大,人们一直将它作为益鸟对待。

淮南的惊蛰“鸟代”——白头鹎原本喜欢栖息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但它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白头鹎也跟着人类一起“城市化”,因此城市里的白头鹎数量迅速增加。而淮南主城区的中央,从东到西,横贯着上窑山、舜耕山和八公山,更为白头鹎的“城市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于是它成为了城市公园和住宅小区的常客。“惊蛰”开始,白头鹎逐渐活跃,因此将它确定为“惊蛰”的淮南“鸟代”。

白头鹎经常会趁着主人不在家,光顾那些敞开的屋顶花园,或者未封闭的阳台,于是各种植物的花、草、果,都成为它任意选食的“自助餐”。主人们发现以后,没有生气,只有无奈,谁让自己这么爱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