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在描写木兰从战场上回到家中,卸去戎装、梳妆打扮时写道:“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那么“贴花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南北朝时梁朝简文帝萧纲在《美女篇》中写道:“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其中的“约黄”即“花黄”。“贴花黄”是用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案贴在额头上,或在额间涂上黄色。据史料记载,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盛行,一些爱美又前卫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自己的额头涂成黄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风习。
唐朝时期,“贴花黄”最为流行,如卢照邻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温庭筠诗“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嚬”;李商隐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五代、北宋时期,“贴花黄”依然十分流行。宋英宗在位时,诗人彭汝砺描写道:“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清朝,“贴花黄”这种妆饰才逐渐被淘汰。 李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