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织就的温暖时光

祝会敏

版次:A05  2024年03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七零后、八零后,谁没有过一件手工毛衣呢?那些年那些日子,一针一线都行走在过去的时光里。一个个温暖的线团,经由两个人合力缠绕而成。灯下、夕阳里,一个人撑起环状的大线圈,另一个人绕着线团团,一个又一个线团堆在针线筐中。静谧的日子,静静地用一针一线编织出自己喜欢的花样,最后穿到自己挚爱的人身上,那个年月,毛衣,统称“温暖牌”。

三年级的时候,最羡慕班长小芬那件黄色的大毛衣。上面有自己看不懂的花样、自己最喜欢的蝴蝶图案。图案就在外口袋部位。小芬的爸爸在市里上班,小芬每天被妈妈打扮得像一个城里小姑娘,最令人羡慕的是,毛衣口袋里永远放着花不完的零花钱,有时是一元,有时甚至是五元。

我的第一件毛衣,是姑姑给织的。虽然我从小没有妈妈,却因为有个暖心的姑姑,所以没有在吃穿用度上受多大的苦。姑姑给织的这件毛衣是深红色的,不如小芬那件黄色的扎眼,但花样也是姑姑跟着她的工友学的,很复杂的花型。那段时间姑姑下班后就抓紧时间拿出毛衣开织,有的时候甚至忘了吃饭。我记得当时纯毛的毛线特别贵,姑姑用的毛线是“三七毛”的,但已经算很不错了。毛衣是在深夜完工的,我在睡得迷迷糊糊中被姑姑叫起来试毛衣,试完我没舍得脱掉,穿着毛衣睡了一夜。

我同桌青青的一件高领毛衣曾惊艳了我,胸前漂亮的环状图案,圈圈相套,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正当我羡慕不已的时候,青青小妹一语道破玄机:“我姐姐的不是毛衣,只是一件假领子。”大家笑嘻嘻地看着青青摘下来的毛衣领子,大声说她骗了大家,只有前边一部分,原来这是青青的二姐用家里少量的毛线满足了青青的需求。

我在初中毕业那年曾为自己织了一身的毛衣毛裤。记得那个炎热的暑假,我大汗淋漓中起劲为自己准备了一身御寒的毛衣裤,这身衣服曾陪伴我走过了中专三年的光阴。

我家闺女是千禧宝宝,她出生以前,我已经为她织了好几件毛衣。后来,只要见到别人家的好看毛衣我就想比照着给自己的宝宝织一件。也许是源于自己小时候对小芬那件好看毛衣的情结,我总是对小孩子的精美毛衣情有独钟。

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个患癌妈妈在去世之前给孩子织了好多年穿的毛裤,一条一条的,越来越长的毛裤中饱含着妈妈的爱。我想那个妈妈在织毛衣时,一定在想象着孩子长大后的样子。

我曾给老公织了一件开司米毛衣。剩下的线做底,给闺女设计了一款堆堆领兼大敞领两用的毛衣。领子是灰色的,衣身是紫色的,这款毛衣一度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闺女去年参加了学校的实习活动,每个月的工资是八百到一千不等。这个时候,她寄过来一件手工毛坎肩,正当我惊讶的时候,她给我微信上的一段留言感动了我:“亲爱的妈妈,生活给了我一地毛线,我想把它织成毛衣给你,奈何才疏学浅,变成了‘温暖牌’的毛坎肩,望母上大人笑纳。”

我赶紧打开这一款坎肩得皱皱巴巴的坎肩,披在身上,心中涌起了暖流。

生命中的织毛衣情结,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热爱,将永远温暖着我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