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讲:“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庸者只会把目光定格在一件事上,智者却能把单个的事件加上时间、空间的维度,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一个人想要成事,先看见识与格局。
1
高手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新手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看得远,走得远。人生就像下棋,不能只在意眼前,凡事都往后多看两步,才能走得更远。
秦朝末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百官将领都跑去宫殿,争抢美女财货,只有萧何跑去接收帝国的户籍、地图、律令。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正是凭借这些典籍,掌握了天下形势。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论功行赏。他把手下的将军都比作“猎犬”,独独把萧何比作“猎人”。猎犬再优秀也离不开猎人的指挥,萧何因此成为大汉立国的第一功臣。
古人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真正做大事的人,才华只是辅助,见识和格局才是首要的。见识超绝的人,往往比别人看得更远,成就也比别人更高。
2
做事,在小的细节上固然要认真,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局上的把握。
清末太平天国愈演愈烈,曾国藩奉命平叛,组织安庆会战。当时朝廷却催促曾国藩不要盯着安庆打,让他先保全苏州、杭州这些财税之地。
朝廷一心盯着财税,却忘记了安庆才是太平天国的命脉。安庆是太平天国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拿下安庆,湘军就能乘胜东下,直逼南京。
就像下棋一样,安庆就是棋眼,只要拿下棋眼,整盘棋才能活。
曾国藩的战略是站在全局角度出发,朝廷却一直盯着一城一地的得失。这就是格局上的差距。
后来战局也确实如曾国藩预料的那样,湘军拿下安庆之后,节节胜利,直逼南京。以至于太平天国总理人洪仁轩也感叹,丢了安庆之后,基本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古人说:“欲做大事,先明大局。”很多时候,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不是细节主义者,而是大局观之人。
统筹全局,才能知道什么应该舍,什么应该争。过分注重一点,反而容易成为阻碍。
谋大事者必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在细节里。
站在足够高的视角去审视自己,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3
《教父》里有一句台词:“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命运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谋一世,还是谋全局,都需要拥有看清本质的能力。拨开迷雾,直达要害,才是一个谋局者真正的本领。
清末咸丰年间,朝廷任命胡林翼担任湖北巡抚,官文担任湖广总督。二者政务互有交叉,经常发生冲突。
胡林翼收集官文的罪状,想要参他一本,但是有个幕僚却制止了他。幕僚说,朝廷不放心胡林翼主政一方,才让官文这个满人来监督牵制。
表面是督抚争权,本质则是朝廷对胡林翼有戒心。
如果攻击官文,一定会让朝廷反感。看清这一点,胡林翼开始和官文搞好关系。官文不用操心政务,每日玩耍也乐在其中。
湖北在胡林翼治理下蒸蒸日上,为前线的曾国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可谓功不可没。而这个一眼看穿朝廷用意的幕僚,就是后来主政中枢的“救时宰相”阎敬铭。
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穿透现象直抵本质的能力。凡事不要流于表面,直达核心才能发现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高效而彻底地解决问题。
叔本华说,一个明智的人不会被表象欺骗,他甚至预见到事情将会往哪个方向变化。一个人如果看不清本质,就像是在泡沫上行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陷落。
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本相,才能预见未来,规避祸患。
4
事物的答案永远比问题要高一个维度,思考任何事物都不能“就事论事”。
这个层次的问题,只能通过更高层次的思考来解决,所以真正谋局的人,都懂得如何“升维”。
穿透事物的表象,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一个人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看到未来的光明。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