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是我国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举措,是通过组织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动报酬,以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帮扶政策。可以让更多贫困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通过自身劳动获取劳动报酬,并激发其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我市“以工代赈”工作成绩亮眼。据报道,1至2月,我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和重点工程“以工代赈”推广项目中,共发放劳务报酬达2042万元,相比2023年全年增幅高达239%,不仅为参与项目的群众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前两个月,我市共带动务工人数达1251人,较2023年全年增长159%,充分体现出“以工代赈”项目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影响力,这与工作落地所下的功夫分不开。唯有项目与本地劳动力结构特点、务工方式、技能特点、务工权益服务等紧密结合,才能对接好项目“找人”与劳动力“找活儿”的关系,通过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激发内生动力联动,不仅服务好地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经济建设,也促进群众增收,释放劳动能力与热情,自然会得到他们的欢迎。
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群众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今年前两个月,我市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248人,较2023年全年增长184%。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就业能力,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让群众“学”有所“长”,“长”有所“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体现出个人价值,提振奔向明天、奔向好日子的精气神,变被动等“赈济”为努力挣“价值”,延伸“物质关爱”向“心灵关爱”,体现了对劳动力的尊重、对村镇就业及乡村振兴的研究与扶持,久久为功,必将助推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助力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