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守护我们的睡眠

版次:08  2024年03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正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早在前几天,“调查显示国人整体睡眠质量欠佳”的话题,已经引发一波热议。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联合调查,75%的受访者有或曾有入睡困难、易醒、失眠等睡眠困扰。

俗话说:“天大地大,睡觉最大。”如同心理学上的“心流”,好的睡眠让人神清气爽: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在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中,充足睡眠位列第一,其次才是均衡饮食与适当运动。

伤害是相似的,失眠却各有各的原因。除了环境、身体疾病等因素,和情绪高度相关的失眠往往更有话题度。比如近年来,年轻群体当中的“睡不着”和“不愿睡”,就成了越发可见的“症候”。不难发现,在分析失眠现象时,不少研究报告都会提到,“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是主要原因”。这个小细节中,似乎暗含着某种“殊途同归”:面对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睡不着的人选择去玩手机,结果“沉迷”其中,变成“主动熬夜”;本来就不愿睡的人也是越玩越兴奋,越觉“夜太美”,享受“黑着眼眶熬着夜”。

显然,睡眠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在文化意义上,它还会表现为一种失序,透支式加班和“报复性熬夜”都是其中的表征,背后涉及时间管理的能力。如“报复性熬夜”虽能理解,但也并不是人人都那么“理直气壮”。事实上,有些人只是一边迷恋熬夜的快感,一边又不愿适当割舍娱乐时间,并非总是“白天不值得”、完全没有主动权。

健康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是一笔长期投资,而非“一锤子买卖”。不难想见,即便“睡眠经济”方兴未艾、助眠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却还是“千金难买自然醒”。进而言之,这不仅需要个体的积极投入,也呼唤社会充分关注。正如《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所强调,对于睡眠问题,仅仅从生活习惯或健康角度讨论和研究是不够的,必须把睡眠研究的重要性提升到衡量民众生活质量、衡量社会服务的高度。

这显然是一个更宏大的课题。从公共视角来看,从落实劳动者的休息权、合理设置学生课业,到大力普及睡眠健康知识、完善睡眠研究体系,都不妨纳入政策考量,打造全方位的“睡眠友好型环境”。将目光放远,这不仅符合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也有利于减少对慢病的社会和卫生经济支出。

钟颐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