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节奏发展得越来越快,我们也越来越不敢停下。但人就像一根皮筋,绷得越紧就越容易断。
列宁曾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会休息才是提升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给自己留个喘口气的时间,才能够高效有序地将事情处理好,生活和工作也才会如你所愿地推进和发展。
1
会休息
一个人如果像机器一样时刻运转,不懂得停下来休息的话,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梁实秋在担任《清华周刊》编辑时,以身作则,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后,同事们大都满面倦容,疲惫不堪,唯有他笑容满面,怡然自乐。
大家很好奇,纷纷问他原因。梁实秋笑着说:“忙碌就像憋气,憋得久了自然脸红脖子粗,适当放松,工作才能长久。整日忙碌,陷在紧张状态里,自然面容呆滞,身心俱疲。”
人生就像弹簧,如果拉得太满,没有及时回弹,迟早会崩坏。高强度的工作之后,适当休息,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才会使效率更高、人更从容,也能留出更多的空闲时间来提升自己。
很多时候,拼命工作不是能力的体现,会休息才是。
“会休息”对于“高效率地工作”,就像充电器对于手机一样,必不可少。想要高效率地工作,就要先学会高效率地休息。
前进是种能力,而懂得暂停才是一种智慧。
2
懂休息
作者劳拉·范德克姆曾在书中写道:“你需要为周一做准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利用周末让自己恢复活力,而不是弄得筋疲力尽或者感到失望。”
真正的高质量休息,从来都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身心的蓄能期。
作家朱光潜曾分享过自己这样一个经历。
他写作碰到意兴不佳时,心里越想写好就越不顺手,但又不肯放下。于是越写越烦躁,越写越不像样。
每每发现自己状态不好时,他就立即丢开工作去乡下散步,放松心情。等再次回到案前写字作文时,反而会觉得精神百倍,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可以轻松做到。
这个经历让他明白了,不止写字作文是如此,任何事情想要做好,就必须在开始时就确保自己精神饱满。
“身体是生存的本钱,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当我们在休息时,大脑的一些区域甚至会更活跃,一些区域间的连接水平更高,而这些更强的连接通常预示着更强的认知能力。
而越没思路,越要冥思苦想,越容易适得其反。
休息,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方式,而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更好状态的代名词。
学会蓄能,才能高效放能;学会缓冲,才能时刻保持良好心态。
3
善待自己,从学会休息开始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点》中说:“休息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人的休息其实是对身体上某些损失的弥补。”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高质量休息,才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获得无可替代的财富。
坚持早睡,养足精神。
在当代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熬夜似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习惯。但早睡却是会休息的人的共同特点,俗话说:晚上放纵,白天萎靡。
在合理的时间入睡,是保证睡眠质量的第一步,也是学会休息的第一步。早睡早休息,让生活和身体的状态逐渐步入正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更好地投入生活与工作。
给大脑一个放松缓冲的时间,保证工作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能保持高度专注的时间只有53分钟左右。面对工作学会适当的“分心”,给大脑换个频道,放松一下,才能做到真正的高效率。
“久走不歇,愈走愈慢。”越厉害的人,越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毕竟,偶尔“偷懒”,才能长期工作。
有所成就的人,就是把别人看似努力但并没有效率的时间,用在了休息上。
盲目赶路,不如放慢脚步,看看沿途风景;无效工作,不如高质量休息,让结果事半功倍。
忙里偷闲,劳逸结合,才能调整好自身,以最好的状态去应对生活的各种问题。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