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文 田刚/图
清明与鸟候——清明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得名。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人们通过祭祖、踏青、植树……享受春光的明媚。清明三候中,二候“田鼠化为鴽”稍能与鸟沾边。“鴽”即鹌鹑。清明时节,田鼠隐藏于洞穴,而与鼠类颜色相似的鹌鹑类小鸟则开始活跃。初候“桐始华”,是说桐树即将开花;三候“虹始见”,是说清明雨后,天边开始能见到彩虹。但在诗人笔下,清明却是鸟的世界。如孟浩然的《清明即事》:“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温庭钧的《清明日》:“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晏殊的《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秦观的《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莺儿狂,燕儿狂”……
“世纪鸟类”凤头䴙䴘——据新华社2023年11月16日报道,2023年新西兰“世纪鸟类”大赛中,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5万张有效选票……澳大拉西亚凤头䴙䴘(pì tī)获得约29万张选票,成为当年的“世纪鸟类”。凤头䴙䴘是䴙䴘科䴙䴘属的一种鸟类,它个头很大,体长超过50厘米,羽衣也最华丽,不仅头顶戴着深色羽冠,颈上还有狮子鬃毛一样的饰羽,因为格外漂亮,所以引人注目。凤头䴙䴘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分布,共有3个亚种,被评为“世纪鸟类”的澳大拉西亚凤头䴙䴘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凤头䴙䴘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䴙䴘怎样成为“黄河河神”——说䴙䴘是“黄河河神”,听起来感觉匪夷所思,如果要追寻源头,就得追寻到《淮南子》的一则神话。《说林训》云:“鸟有沸波者,河伯为之不潮,畏其诚也”。河伯就是“黄河河神”,姓冯,名夷。后人为这则神话作注,大意是,鸟即大鹏,翱翔水面,扇动翅膀,翻起波浪,鱼类涌出,大鹏攫食。河伯因为敬畏大鹏之诚,只得躲避,不敢弄潮。又有后人延伸说,河伯是躲藏在荷叶之下,这就与䴙䴘的生活习性有些相似了。我国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朱芳圃编著的《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引用了这个神话,并加按语说:“冯夷,河伯名,即水神。以声类求之,当即䴙䴘。”就这样,䴙䴘成为黄河的“河神”。
淮南的清明“鸟代”——凤头䴙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此鸟在北方为候鸟,在南方为留鸟。在淮南生活的凤头䴙䴘是留鸟,市域内多数水面都能见到,山南的人民公园比较多见,龙湖公园、鸳鸯湖、焦岗湖、潘集东辰生态园也经常能见。清明时节正是此鸟的求偶季节,两只情投意合的凤头䴙䴘会在一起畅游,然后两相深情对视,同时在水面上高高跃起,跳舞、点头、撞胸……情到深处,雄鸟会衔一束水草,献给心中的“她”,犹如俊男向靓女献上玫瑰。
2023年春,曾有一位傅姓南京鸟迷在人民公园拍摄到这些镜头后,随即以《凤头䴙䴘水中撞胸求偶》为题,在中新网发布,以致更多的外地鸟迷慕名,纷纷前来淮南拍鸟。也正因如此,我们将凤头䴙䴘确定为清明的淮南“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