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野菜邂逅春光

版次:A05  2024年04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郑 婕

和家人一起到饭馆就餐,看到菜单上赫然印着一道“春笋芥菜蒸饺”,虽然还未尝到滋味,但是光看名字就已经让人不禁心头一动了。

上桌一看,一个个月牙形状带着花边的小蒸饺可爱地蹲坐在热气腾腾的蒸笼上,青绿和嫩黄相间的馅料包得鼓鼓的好像能把那层薄皮涨破似的。轻轻咬开一口,细碎的芥菜、春笋丁、鸡蛋、豆腐,还有几丝切得很细的木耳一起做成的馅,一咬一口鲜。先吃几个原味的,再蘸上店家自制的油泼辣子和调味汁儿,又是另一种微酸、微辣,让人胃口大开又有点刺激的口感,也很有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到阳春三月,奶奶都会带着我去挖野菜。野菜的生命力很强,几场春雨过后,各式各样的野菜被雨水滋润了像变魔术似的,挨挨挤挤地冒出头来。我们常去的是家后面的野山头,那里的芥菜最多,一片连着一片。奶奶挖的时候很有讲究,太小的不要,开了花的那种太老了也不要,只要又大又嫩的,用小铲子沿着菜根斜插下去,轻轻一翻就上来了。

荠菜的吃法很多。在汪曾祺的《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就提到了其中几种:码成宝塔形的凉拌荠菜,现吃现推倒拌匀,有一种园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独特清香。荠菜和肉搅拌成馅可以做春卷和大馄饨,都是家常又美味的食物。奶奶常做的是芥菜肉馅的大饺子,快出锅时那独特的香气就会顺着锅沿挤出来,一股一股地窜到人鼻子里,说是香飘满屋也绝不夸张。

除了荠菜,香椿也是春日里的限定菜。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奶奶接我放学回家,走到拐弯处,一阵提神的香气忽然扑面而来,奶奶脚步一停,抬头望去,惊喜地发现:“这可是头茬的香椿,怪不得这么香呢!”说罢她抬手掐了几支嫩芽说道:“回家咱们做面吃!”新鲜的香椿芽,洗净、过水轻轻一焯,切小段洒在热乎乎的汤面条上,烧熟了的热油“滋啦”一声泼上去,一股上头的香气“腾”地一下升起来,这样的一碗素面也能吃得人唇齿生香!

现在,每到季节菜市场也会售卖小捆小捆洗得干净的香椿,但是闻着香味极淡,比之野生的,味道差远了。但是也能勉强一解口腹之欲。

我爸爸有一位好朋友是位热爱徒步的驴友,有一年,他进山时偶然遇到一棵香椿树,惊喜异常,采摘了一些嫩芽回家炒食,结果没想到,他误把臭椿当成了香椿,引起了食物中毒,从那之后,他成了朋友间的反面教材,为此我爸还专门回家给我奶奶讲了这个事,叮嘱她以后不要随便在外面挖野菜吃。我奶奶当面答应得很好,转头却对我说:“我挖了几十年的野菜,还能认错?!”

春日的野菜披着青绿色的外衣,带着清新蓬勃的香气,伴着点点对儿时时光的怀念一年又一年地来临,这是大自然贴心的馈赠。采摘、清洗、分切,再经过或煮或炒的烹饪,从田间走出变成一道道美食走上了餐桌。

细细地品味着这独特的香气,有兴致盎然的春意,也有回味无穷的情怀。它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增添了生活的趣味,也慰藉了一颗怀念过往的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拥有了片刻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