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听,充耳不闻。两个带“耳”的成语,都是形容“听话”的态度,当然二者分处事情的两端。
历史上有两个大人物可以分别对应这两个成语。先说第一个。此人出身卑微,首创从平民到帝王的奇迹。这人有什么超强的本事?从他的经历看下来,似乎能力平平,乏善可陈。论武力,打不过几个人;比文才,更不是他的强项;说到带兵,还不如自己的下属;至于理想追求,50多岁才有了远大的奋斗目标。这人有句口头禅,那就是一碰到麻烦事,动不动就问身边人:“为之奈何?”一个遇事不拿主意,只管问手下“该怎么办啊”的人,却最终成就了一代帝业,这个人就是刘邦,大汉开国皇帝,一个书写了传奇、颠覆了出身论的人物。
刘邦这人缺点不少,但他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对别人的话能够做到“洗耳恭听”。不仅认真听,而且诚心采纳,不打折扣。正是因为善于发扬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所以他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反败为胜,成了最后的赢家。
再说另一个历史人物。这人贵族出身,年轻有为,二十多岁就有了宏伟的理想。他的神勇更是“千古无二”,打仗时总是冲锋在前,对部下也算比较关心,按理说是个标准的好领导。然而,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司马迁语),由于一意孤行,对谋士的高见充耳不闻,最终败给了自己不怎么看得起的对手。他就是与刘邦竞争天下失败的项羽。
一个善于倾听,一个不愿倾听,后果绝然相反。
两种不同的情况,甚至还可以发生在同一人身上。最典型者,当数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掌权40多年,前期特别能听进不同意见,用了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几位相当敢说的宰相,因此创造了大唐最鼎盛的“开元盛世”。随后,唐玄宗慢慢变了,耳朵只喜欢听甜言蜜语,于是罢免耿直的张九龄,先后任用极其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还宠信野心勃勃的“两面人”安禄山,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唐朝很快由盛转衰,李隆基被儿子赶下台,晚景凄凉,忧郁而终。
善于倾听,方得进步。不管你水平多厉害,也不管你职务有多高,如果还想继续前行,再创佳绩,就好好把耳朵用起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善如流,虚怀若谷,你就会知道,天地之大,原来远超自己的想象,故步自封,是何等的荒唐可笑。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