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附小洞山校区 五(3)班 杨义煊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我怀着激动而又期盼的心情细细品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这篇散文,读过后我思绪万千,感触良多。
季羡林先生的童年可以用“灰黄”二字来形容。他出生在上世纪初,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他的家境异常艰苦,一贫如洗,一年吃白面馒头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在他看来,白面馒头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吃一次白面馒头是他“最高的享受、最大的快乐”。他四五岁时,每到夏天收庄稼,他总会去地里拾麦子,然后把麦粒磨成面粉,做成白面饼子,成为一家人的美味佳肴。六岁那年,他离开父母去济南读书,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饱受求学的艰辛。
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时代并不像高鼎所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样自在,也不像杨万里笔下的“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那样快乐。
反过来看看我们的童年吧!中国正处于和平年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白面馒头成了家常便饭,甚至一些人都不愿吃它,即便是大鱼大肉都不一定能吃完,浪费现象严重。即使这样,我们的父母每天还在想各种办法给我们补充营养。
我们十分幸运地生活在这个年代,就应当好好学习,报效国家。而我们身边却有一些不努力学习、浪费大好年华的同学,他们应当及时醒悟,莫要“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毕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文章使我知道了很多,我相信,你读了它后,一定和我一样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