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并非单纯的石子路,它有波澜起伏,也有风平浪静,任其何种状态,皆为历练。人到中年,光阴似箭,我们从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收敛锋芒而逐渐成熟稳重,这其中的沉稳内敛,如那手中的纹络,记录着酸甜苦辣。
所谓成熟内敛,不是圆滑世故,它是经过生活磨砺淘洗之后,养成的练达与睿智。
1
遇事不怒
苏轼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世人所称谓的“勇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会惊慌。受到无端的侮辱,拔着剑跳起来,挺身出来打架,这不能算是勇敢。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才是胸怀博大、修养深厚的人。
晚清名臣曾国藩早年在长沙训练湘军。一次,手下的兵卒和当地的绿营军发生矛盾,一群绿营兵气势汹汹地围住曾国藩的住所,破门而入,提刀指向曾国藩。
当地巡抚听闻此事,不仅没有惩治肇事的绿营兵,反而指责曾国藩“罪有应得”。
面对羞辱,曾国藩隐忍不发,他知道此时挑起矛盾,必定两败俱伤。
他硬生生咽下“长沙之气”,一心练兵,把最初一千多人的队伍壮大到一万多人,并在湘潭战役中十战十捷,取得与太平军作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曾国藩也从此开启了他全新的征程。
愤怒使人丧失理智,而智者不会在脾气上较高下,而是在能力上论短长。
人这一生不可能时刻备受赞扬,身处低谷往往是常态,遭人非议更是无法避免。与其斗气,不如争气。
“斗气不如斗志,翻脸不如翻身。”大发雷霆不是本事,知耻后勇才是格局。
2
遇变不惊
“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人有静气,才会大气。
谢安是东晋著名的宰相。公元383年,苻坚统领前秦大军南下,想要一举灭掉东晋。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前线两军对垒,杀声震天。这一战,决定东晋生死存亡。这个时候,文武百官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而谢安还是不慌不忙地与朋友下围棋。他心中自有安排,知道这一战十拿九稳。
不久,前线送来了捷报。谢安看过战报,依然从容不迫,淡淡地对棋友说:“大胜。”
“每临大事有静气。”遇事越是急躁,逞一时之气,越会像无头苍蝇一般,自乱阵脚,轻率鲁莽。
能成事者,必定泰然自若,临危不乱。他们总能审时度势,分析问题,找寻方法,处变不惊。先静而后谋,先谋而后动。
心若安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3
遇谤不辩
俗话说:“是非曲直苦难辩,自有日月道分明。”是非功过,自有定论,没有必要争论不休。
孔子五十岁后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君王接纳自己的思想。到郑国时,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条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
子贡将郑人的话转告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是如此!确是如此啊!”
面对非议,孔子却乐呵呵地回应,坦然接受他人指点,从不欲与毁谤之音争辩。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唇枪舌战换不来公道,针锋相对也止不住流言。比起滔滔不绝,一言不发更有力量;比起锱铢必较,一笑而过更有姿态。
不争不是妥协,而是止损。我们应做和想做的事,不会因别人赞成而得以成就,也不会因别人反对就穷途末路。不如将争论的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为人处世,多做事,少争辩,才是云淡风轻的智慧。
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曾给世人留下箴言:“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用波澜不惊的心态面对生活,用一笑而过的修养应对俗世,我们也会活得更轻盈、自在。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