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很多优秀的人,都具有谦虚、包容的品格。
天之大,能容浩瀚星辰;地之大,能养万物生灵;海之大,能纳百川奔流;人大气,则天地沧海尽在心胸之间。“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格局大者,常予人如沐春风的亲切感,谦逊温和的同时,又不失内涵与力量。
容人之难,容人之异,容人之过——人到中年,拥有这三种处事格局,将会走得更远。
1
容人之难,宽以待人
《省心录》中有言:“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和善地对待众人,宽容地对待属下,宽恕别人的过错,这是君子所为。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蒋琬有名属下叫杨戏,此人素来沉默寡言,从不无故赞美他人,就连书信都很少有写满一张纸的时候。
蒋琬与杨戏交谈时,杨戏时常静默不答。时间久了,有人看不惯杨戏,就对蒋琬说:“您向杨戏问话,他却默不作答。对您如此傲慢,太过分了。”
蒋琬却答道:“人的思想各不同,杨戏本就是不善言辞的人。让他对我说奉承的话,这不是他的本性。他若当面反驳我,又会顾虑不应公开说出我的不足之处,因此他选择沉默不语,这是杨戏为人坦诚的表现,也是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承受着自身的局限、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瓶颈。
“人的悲欢并不相同”,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对别人的难处、状况感同身受。多一些宽容理解,就能给予他人一些慰藉和温暖。
容人之难也是容己之难,长此以往,心胸定会在宽容中得到淬炼。
2
容人之异,和而不同
李贽在《焚书》中说:“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谦虚包容的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虚心求教,所以掌握的知识就多了,懂的知识越多,就会更加明事理。
和而不同。允许世界的不同,才能看到不同的世界。
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和胡适这对安徽老乡,因政治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可是两人的友谊却并未间断。汪孟邹说,陈独秀对胡适这位老朋友十分信任,对其个人名誉十分关心。
听到对老友不利的消息,陈独秀就会难受,帮忙出主意,解决困境。同时,胡适也格外珍惜与陈独秀的友谊。
1925年12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写道:“我们两个老朋友,政治主张上尽管不同,事业上尽管不同,所以仍不失其为老朋友者,正因为你我脑子背后多少总还同有一点容忍异己的态度。”
我尊重你的个性和喜好,你也包容我的缺点与不同。“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唯有容人之异,才能让自己多角度地去看待问题,让自己的眼界越来越开阔。
3
容人之过,格局高远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包容别人的过错,不计较眼下的得失,是一种难得的气度。
北宋政治家韩琦就是一位心胸开阔、豁达大度的人。
传说有一晚,韩琦在军营办公,掌灯侍卫打盹儿,不小心打翻蜡烛,火燎到韩琦的头发。
韩琦察觉到火光,并没有训斥侍卫,而是顺手拍灭了发梢的火。
过了一会儿,他发现身旁侍卫被替换掉了。一问才知,侍卫长见侍卫犯错,烧了将军的头发,将他赶了出去。韩琦对侍卫长说:“他已知错,你不必把他换掉,更不要罚他。”
此后,韩琦原谅侍卫的故事不胫而走,军营中的人对韩琦越发心悦诚服。
容人才能得人,容人者方能为他人所容。容人之过,能够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做到在反躬自省、改过迁善的过程中思考与成长,是一种心胸,更是一种格局。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