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淮南。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的30余名记者赴淮南高新区、田家庵区、潘集区、凤台县等多地进行了实地调研采访。记者们聚焦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新亮点、新经验、新成就,进行深度挖掘。
淮南处处涌动发展热潮
春日的淮南,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安徽英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潘集园区北区)、北赵店棚改项目、国晟(凤台)双碳产业园等处,入生产车间、看建设现场,与园区、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实地调研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等情况,深入了解我市在优化环境、助企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
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由安徽理工大学与市人民政府共建,已入驻众多优秀企业。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这里,听取科技园运营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园区部分企业采访。“我们公司以谐波诊断技术为基础的电气设备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属于全球首创、国内独家……”园区企业高谐智能公司负责人的一番介绍,引起采访团记者的极大兴趣,大家仔细询问,并进入车间拍摄,全面了解企业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安徽英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消费类电子、电脑、通讯与工业控制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采访团成员参观了企业组装、主板等生产线,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仔细了解企业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和发展规划等情况。
新材料产业强势崛起
当前,我市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4月19日下午,集中采访团先后前往安徽普碳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淮南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潘集园区北区)现场,用镜头和笔聚焦我市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位于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的安徽普碳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建设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集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
该项目今年3月已成功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是目前聚氨酯产业唯一碳中和解决方案,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和碳负排放,填补了相关产业空白。集中采访团成员在听取了公司负责人的相关介绍后,就项目建设情况、发展前景等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我们的这个项目是将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多元醇产品和碳酸丙烯酯产品,适用于生产聚氨酯胶粘剂、水性聚氨酯、人造革、聚氨酯涂料及弹性体等用途。”采访中,公司负责人称,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消耗15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不仅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也将降低所在地碳排放达峰的压力,改善当地环境。
绿色发展对标“国家级”
淮南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是2019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准建设的50个基地之一。在这里,集中采访团成员先是参观了项目展馆、听取了相关介绍,随后就项目研发、转型发展、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等问题并对淮南东辰集团实业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目前潘集园区规划建设项目6个,已建成3个,成为了安徽省绿色试点示范基地。我们将通过项目建设,争取到2025年建成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绿色建材示范基地。”采访中,这位负责人说道。中安在线记者谢芸在接受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采访时称,通过集中采访,她既感受到了淮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对这座城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充满活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她将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讲好淮南故事,传播淮南好声音。
提升人居环境 发展造福百姓
4月20日上午,集中采访团走进田家庵区舜耕镇北赵店棚改项目,对该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深入了解。
北赵店项目位于田家庵区舜耕镇,占地面积 303.76 亩,涉及房屋征迁面积 34.35 万平方米,总征迁户数 1008 户,是我市体量较大的棚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有高层住宅、商业、幼儿园、菜市场等,分三期建设,二、三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年底完工。
采访团一行以实地采访的方式,一边与项目负责人交流,一边实地查看项目进展,就北赵店棚改项目的具体改造流程、改造后给当地群众带来的积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解,并深入挖掘该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改造工作中积累的优秀经验做法。“在来到北赵店棚改项目之前,我曾查看了该地区棚改项目之前的一些图文资料,以前这个地方以自建房为主,缺乏规划与引导,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安徽分公司新媒体事业部主任刘浩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通过集体的征迁改造之后,现在的设计颇为科学,里面的消防配备等基础设施对群众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提升。”
淮南转型发展站高谋远
4月20日上午, 集中采访团来到国晟(凤台)双碳产业园项目进行集中采访。
该项目由国晟能源与凤台县合作投资,项目总投资约 106 亿元,总占地面积 630 亩。包含异质结高效电池、组件、设备制造、高分子边框、光伏清扫机器人、光伏跟踪支架、智慧能源与智能制造平台、源网荷储直供电、钠盐储能、软仪等 10 个子项目。总项目建设周期三年,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 270 亿元,总税收8.9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 3000 个。
在现场,采访团一行通过项目负责人口述以及查看相关资料,了解了国晟(凤台)双碳产业园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过程,了解异质结技术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该项目成功落地对淮南市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推进“制造强市”方面的积极意义。
“这次集中采访,我们发现淮南在加快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煤头化尾’转型升级。”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记者丁一鸣表示,淮南市通过引进国晟能源这样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了地区能源布局,可以期待淮南成为中国未来综合能源的一块高地。
图一:记者们聚焦淮南,开展深度采访
图二、三、四、五:淮南发展日新月异(本报记者 陈海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