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在“家门口” 村民就地来务工

本报记者 张明星

版次:A01  2024年04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里离我家很近,骑电动自行车10分钟左右就到了,就像城里职工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而且中午厂里还免费提供一顿午餐。”郝玉娟高兴地说。

郝玉娟是寿县陶店回族乡马店村村民,之前每年都要出远门到外地打工。随着家里的老人年龄不断增大,而孩子还小,都需要照顾,郝玉娟就越来越放心不下。得知今年离家不远的一家服装厂正式开工后,郝玉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该厂务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郝玉娟现在可以熟练地操作缝纫机器了。

“感觉挺好的,就在家门口上班,不用再外出务工了,多劳多得,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农忙时也能干农活,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郝玉娟笑着说,可谓实现“打工、务农、顾家”三不误。

在这家服装厂里,有五六十位像郝玉娟一样的村民在这里务工。而这家名为安徽欧露雅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加工企业则是陶店回族乡从长三角招商引资的新企业,就入驻在该乡“乡村民俗振兴产业”基地内。

安徽欧露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汝兵介绍,其公司主要经营外贸服饰加工,成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市场,“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6月份”。

“我家就住在对面,走路几分钟就过来了。”今年59岁的陶善梅是陶店回族乡湖滨回族村人,也来到厂里上班,只见她戴着老花镜,熟练地用剪刀裁剪着布料。“我才刚来,先熟悉一下。”陶大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现在不是农忙时节,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想来这里挣点零花钱。”

据了解,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陶店回族乡在迁建小区对面规划建设了乡村民俗振兴产业基地,让群众能够搬得走、住得稳、能就业、能致富。该基地总占地面积17737平方米,规划有标准化厂房5栋,共计16508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为三栋厂房和办公楼,于2023年5月完工,二期工程计划于2025年开工建设,计划招引一批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基地已经入驻了安徽欧露雅服饰有限公司、安徽昕瑞鞋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陶店回族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筑巢引凤”,招引更多企业入驻基地,以吸纳更多村民就业,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实现稳定增收,稳步致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