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书上看到这样的话:“乐观者在磨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磨难。”物随思想而转,境由心态而造。有的人能在千难万险中仍做到镇定自若,运筹帷幄;也有人在一帆风顺的环境里杞人忧天,郁郁寡欢。
或许有些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磨难,接二连三的麻烦,令人猝不及防,但幸福的生活存在于宁静的心绪之中,即便我们一时之间改变不了现状,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做到心往静处安,事往好处想,人往远处看,在云淡风轻处收获惊喜。
1
心往静处安
《格言联璧》中有言:“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真正厉害的人,无论遇到何种境况,都能稳住心态,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晋朝太傅谢安在东山任职的时候,经常与朋友王羲之、孙兴公一同乘船出海游玩。
一次游玩途中,海面突起大风。王羲之、孙兴公等人惊恐失色,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而谢安此时精神振奋,毫无恐慌之态。船夫因为谢安的气定神闲而定下心来,继续摇船向前。
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船上众人都叫嚷骚动起来。谢安此刻沉着冷静地说:“如果大家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可真就回不去了。”众人听后立即响应,停止躁动。
在谢安镇定指挥之下,众人安全返回岸上。随行人员无不感慨谢安的冷静,从这件事也看出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在生命的长河里,难免会有激流险滩。面对变故,若是一味地陷入慌乱的状态,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人只有静得下心,才能认清自己,明白自己面临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如此,才会有准确判断力和深度思考力。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人生无常,能静下来,沉着应对,才能踏平坎坷,摆脱艰难。
用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生活的纷纷扰扰,我们终会发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2
事往好处想
这世上的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或者多面性。只盯着坏的一面,注定会失去更多;但当我们能看到好的一面、趋利避害时,事态的发展往往会迎来转机。
一位学者说:“上天有好生之德,遇到事情都要往好处想,事情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凡事往好处想,内心也会安宁、舒畅许多,常常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作家莫言曾在作品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母亲在辛苦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家境贫寒,莫言的母亲拖着病体,独自扛起一个家。在莫言看来,这样的环境下,母亲应该愁容满面才符合常理,但她却并未忧愁、哭泣,而是开心地歌唱。
不仅如此,母亲还鼓励莫言,无论生活多难,都不应该随便哭泣。正是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她在历尽艰辛后,依然能笑对生活。莫言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忍受磨难,不屈不挠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不如意。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陷入愁闷,生活会越发“一地鸡毛”。不如看开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像泰戈尔所说:“当人微笑时,世界便爱上他”。
笑容,是治愈世间一切苦难的良药。敢于对苦难微笑的人,终将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学会与自己和解,不和生活较劲。
3
人往远处看
在网上看过一个问题:“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一个高赞回答说:“目光短浅,却沾沾自喜。”
“愚者目浅,以管窥天;智者虑远,见微知著。”高手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新手下棋,走一步,看一步。人生就像下棋,不能只在意眼前,凡事都往后多看几步,才能走得更远,登得更高。
秦朝末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百官将领都跑去宫殿,争抢钱财物资,只有萧何跑去接收秦丞相府里的户籍、地图、律令。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正是凭借这些宝贵资料,刘邦掌握了天下形势。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论功行赏。他把手下的将军都比作“猎犬”,独独把萧何比作“猎人”。猎犬再优秀也离不开猎人的指挥,萧何因此成为大汉立国的第一功臣。
古人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真正做大事的人,才华只是辅助,见识和格局才是首要的。见识超群的人,往往比别人看得更远,成就也比别人更高。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把眼光放长远点,放眼全局,才能见到更辽阔的天地。
有人说,人生的高度不是看到了多少事,而是看透了多少事。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痛苦与无奈,都是源于看不清真相,被桎梏在思维的笼子里所致。
,才能看透变数;事往好处想,才能看透得失;人往远处看,才能看透未来。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