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如是评价李娟的文字:“她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除了将李娟文字具象化,剧集《我的阿勒泰》改编时嵌入这位女作家个人生命轮廓,且释放出普通人追求文学梦想的光芒。
剧一开始,李文秀听讲座,萌生写作的念头。然而,镜头并没有仅仅追着主角,而是对准一位中年女性的脸庞。此处是一个伏笔。
当李文秀在县城网吧里在电脑键盘上费劲打字,向刊物编辑投稿时,那位编辑恰好看到了另一个投稿:一位要花大量时间操持家务的女人,和李文秀一样被那场讲座激励并投稿,显露创作天赋。但面对编辑的正式邀约她惊恐不已,觉得并无这种人生可能性。
编辑很遗憾地感慨,伍尔夫说,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听闻这句话,女人被击中了,眼里泛起汹涌的情绪。
这句话,又与另一情节呼应:李文秀在离开乌鲁木齐前,回到当初听讲座的讲堂,伸手扶正了楼梯墙上伍尔夫画像的相框。
“我所诉说的种种生活就是从那次展开的,永无结束。”李娟曾说,她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但其实最最向往的人,是她自己。“我曾经多么渴望自己真的就是那样一个姑娘啊。任性,光明,从容,欢乐。”
无论是散文集还是电视剧,无论是现实的李娟还是剧中的李文秀,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一重特殊意义:她在新疆的大草原上始终坚持写作。写作环境甚至是漂泊的,还没有伍尔夫所说的一间独立书房。
李娟的追梦故事就一直讲到了今天,从草原讲到了全世界。“世界明亮,大地深远”的文学王国,因此被所有人看到。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