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短暂又漫长 武王墩大鼎重返地面

本报记者 苏国义 张明星

版次:03  2024年05月2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视频截图

5月18日下午,央视“穿过历史找到你,独家探秘武王墩墓,见证超级大鼎提取全过程”的直播画面,多机位、多角度、多层次重点展示了武王墩一号墓东一室大鼎提取过程。通过直播画面、记者和主持人解说、专家介绍等,屏幕前的观众首次对武王墩一号墓出土大鼎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

鼎,国之重器,象征着国家权力。央视介绍,楚国雄踞江淮流域数百年,在它的鼎盛时期,疆域面积约相当于今天的11个省份。《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问鼎中原”,由此可见楚国曾经的实力地位以及鼎的重要价值和楚王对鼎的暧昧态度。

鼎的价值不言而喻。此次直播,央视通过微距拍摄首次较为细致地披露了武王墩墓大铜鼎的口沿、鼎耳、表面纹饰等。初步测量结果显示,武王墩墓大鼎的口沿直径为88.9厘米;通高约111.5厘米;鼎耳间距约111.7厘米。从口径来说,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楚鼎。直播过程中,专家透露该鼎加上起吊封装等材料毛重约为680公斤。大铜鼎内发现有动物骨骼和植物遗存,具体的动植物类型需要清理出来后,开展动物考古和植物考古才能做进一步鉴定及研究。

武王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介绍:武王墩墓大鼎起吊需做好相关保护措施,在装入套箱之前,工作人员对大鼎做过一次有保护的起吊,将其吊到套箱的底板上。 专家发现该鼎两个鼎腿有裂缝,因此做了如下保护措施:在起吊之前,专门用高分子绷带对鼎腿进行了加固;对鼎腹贴敷水凝胶和环氧碳纤维布,以减轻吊带对鼎腹的磨损和压力;在鼎腹下放置井字形支架,缓解鼎身对鼎足的压力;然后,再上侧板,并用珍珠棉、聚氨酯等缓冲材料充填大鼎和套箱之间的空隙,直至没过大鼎的鼎腿,保证大鼎的稳定性,最后,封箱和吊运。

专家介绍, 水凝胶和环氧碳纤维布是他们最新结项完成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是考古中心与北科大合作开发的,一般用于水下脆弱文物加固提取,这是他们将其首次成功应用于田野考古发掘现场。

直播最激动人心的时段发生在15时36分至15时44分,短暂而漫长的8分钟,武王墩大鼎由东一室起吊提取至地面。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大鼎再次重返人间,直播时,央视特别嵌入了一个小屏画面,与起吊现场同步播出延时记录下的大铜鼎装入套箱过程。观众通过这段影像,参照工作人员身形,可以直观地对比出鼎的大小和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