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草香起 非遗有传承

第二届寿州香草文化节启幕

版次:02  2024年05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踩草

甩草

烫草

本报讯(记者 郑洁 柏雪)5月21日,第二届寿州香草文化节在寿县报恩寺香草小镇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安徽鸿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安徽鸿康药业有限公司、寿州香草小镇承办。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香草小镇,现场观看采收、烫草、窑闷、晾晒、制品等传统技艺,亲身体验寿州香草的独特魅力,尽情感受寿县非遗文化的精彩韵味。

“寿县是楚国最后的国都,传说楚国人迁都时,为解思乡之情,特意从家乡带上香草的种子种植在寿县,寿州香草因此又名‘离乡草’。”当地人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介绍道。寿州香草是寿县特有的文化地理产品,它是两年生草本植物,茎圆、中空,高1米左右,叶对生,花柄长,形似芝麻秸秆,每年秋季下种,第二年立夏前后收割,收割时寿县古城满城飘香。家家户户将干香草剪碎缝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香包,用以除臭、驱虫、避汗气。寿州香草制作技艺2018年入选淮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拿着镰刀从香草的根部开始割,像割麦子一样。香草的根部比较香,所以需要留长些,香味会更浓。同时也要注意把其中的杂草捡出来。”活动当天,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位工作人员分成小组,在不同的区域现场向游客展示香草采收及香包制作的全过程。“开镰收割、运输、开水烫草、踩草入味、窑闷、发酵、过夜后起草、晾晒……从香草采收到制作成品的整个流程环节较多,也更需要耐心、细致。”安徽鸿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安东介绍道。用传统方法加工香草,再将其制成香包、枕头、香水、香薰等产品,形成产业链,推广发扬传统制作技艺,推动当地寿州香草产业的发展,积极展示了楚文化独特魅力和文化自信。

“寿州香草香万里,魅力古城欢迎您。”现场,王安东热情地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向他们介绍寿州香草,展示制作过程。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不少游客被一个个五颜六色、精致小巧的香包吸引,争相购买留作纪念。

本报记者 张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