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份,杨梅飘香,正是品尝其独特风味的绝佳时期。成熟的杨梅,紫黑如墨,仿佛吸收了夏日的精华。一旦咬开,酸甜交织的口感瞬间在口腔中爆发,果肉鲜嫩多汁,口感独特,让人欲罢不能。但是,杨梅能多吃吗?吃杨梅时如果发现虫子,你还敢吃吗?
“望梅止渴”的杨梅
杨梅这么好吃,它的营养价值如何呢?专家介绍:“杨梅含水量比较高,可以达到90%以上。正因为其含水量丰富,所以也有‘望梅止渴’的说法;同时杨梅属于低糖的水果,碳水化合物含量仅为6.7g/100g,还不到苹果的一半。杨梅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比如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缓解眼部疲劳、预防视力下降等功效。”
杨梅鲜果除了可以清洗干净后直接食用之外,还能加工成杨梅酒、杨梅粉、杨梅果汁和杨梅果干等产品,味道都不错。“但再好的水果也不宜多食,杨梅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消化道溃疡,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老人、小朋友以及胃肠道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浅尝’即可。”专家提醒道。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水果每天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0g至350g。推荐大家两餐之间作为加餐吃15颗杨梅,最多不要超过20颗,这样既享受到了酸甜可口的杨梅,同时也不必担心空腹或者摄入过多导致的胃肠不适。
杨梅为什么会掉色?
食用杨梅前,在用水清洗时会“掉”出不同的颜色,看着自己清洗杨梅的手指,甚至被染上了红色,你可能会疑惑杨梅为何会掉色。
“清洗的过程中,杨梅掉色很正常,这是因为杨梅中含有水溶性的花青素。清洗时,成熟的杨梅表皮受损后花青素就会流入水里,导致水有了红色。一般来说,越是成熟的杨梅,花青素含量就越高,所以清洗之后的水看起来颜色也会更深。”专家解释道。
作为一种水溶性色素的花青素,遇水溶解后就会发生掉色现象。当杨梅成熟到一定程度,冲洗时的水压、搅动时的触碰,或者是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磕碰、颠簸,都有可能造成杨梅果肉细胞壁的损伤,从而使花青素溶出,导致杨梅掉色。所以,看到杨梅掉色时,不必过于担心。
杨梅有虫不要怕
杨梅好看也好吃,但总是会遇到些小问题,果肉里经常会出现胖乎乎的小虫子,食用时可能会让人有点膈应,难以下嘴。
杨梅里出现虫子,主要是因为杨梅的香味会吸引果蝇在繁殖季节产卵。果蝇的卵孵化成幼虫后,会钻入杨梅的果肉中,以果肉为食。别被它们的外表给吓到了!这些果蝇幼虫一般不会有毒。它们从出生到成长都在无污染的环境中,不会带病菌,所以就算不小心误吃,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么说,不知道有没有安慰到爱吃杨梅的你们。
同时,果蝇也是一种不耐热的生物,生存的上限温度为35℃至36℃,高于36℃时间稍长即会死亡,我们人体正常体温都高于36℃;并且胃里所含的胃酸,也会让果蝇“受不了”,在人体的高温和胃酸的助力下,果蝇也就被消化掉了。
为避免吃到杨梅里的虫子,建议可以将杨梅用盐水浸泡10至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果蝇幼虫会自己出来,浸泡后再用清水过一遍即可。在这个过程中,盐水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营养流失、口感变差。
车家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