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口吐千言,不损自伤。
生活中某些时候,或许我们曾为某个观点、某件事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直到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才明白:“言”多,就是在损耗自己。
,气乏则伤身。保持适当沉默,是养生之术,是人生修行。
1
少争论
1713年,英国皇家学会发布公告,确认英国数学家牛顿为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这是文艺复兴后数学的第一个大突破,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听后却一病不起。究其原因,是因两人一直在争论,谁才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
牛顿声称莱布尼茨抄袭了他的发现。莱布尼茨表示自己独立发现并且发表微积分著作早于牛顿。而在外界看来,这种争论实在没必要,因为他们的研究本就各有侧重,难判高下。
这场争论在当时十分激烈,两人带领自己的支持者展开了长达10年的论战,甚至导致英国数学家和欧洲大陆数学家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而莱布尼茨也在这场争论中变得焦躁、易怒,使得他原本孱弱的身体雪上加霜。直至去世,莱布尼茨都郁结于心、耿耿于怀。
不与他人争高下,心宽,气顺,身体自然会无恙。“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
不因争论伤了身体,是一种格局、修行和人生境界;不因争论丧失自我,更是一种格局、修行和人生境界。
2
少抱怨
95岁高龄的齐白石说养生有“七戒”,其一就是戒悲愤,少抱怨。在他看来,抱怨,只会加重心灵的负担,加深内心的痛苦。
凡事不怨不诉,养一颗好心态,胜过世间一切良药。
唐代诗人白居易生来体弱,年少恰逢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中年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却活到了75岁高龄,其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少抱怨,常开怀。
卧病在床时,白居易不怨只笑:“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年老中风后,他依旧乐观坦然:“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谈笑不妨。”
白居易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口中无怨,心中无忧,所以人生处处是风景。
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常态。一个人越强,抱怨的便会越少,反之,一个人承受能力越弱,越有诸多受气之处。
“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当我们去抱怨现实对我们不公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是珍珠还是沙子,如果暂时还不是珍珠,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珍珠。沙子再多,最终也掩盖不住珍珠的光彩。
不抱怨的人生,自会得到最好的周全。
3
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醒世恒言》里讲:“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要懂得把自己“当外人”。
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人,不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修养。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写道:“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总爱伸手管闲事,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难免就忽略了关注自己。
与其被琐事扰得焦虑、烦恼,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开心上。
正如《菜根谭》中所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着急介入别人的事,除了给自己找不快,别无意义。内收精神,走自己的路,发自己的光,才能养好自己的命运。
争论、抱怨、指指点点,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无形消耗。
学会沉默,把时间和精力用来专注自身,才能养好身体,过好生活。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