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金币:跨越两千年与你凝眸

版次:A05  2024年05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钧 李严 摄影报道

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有一类馆藏被誉为这个博物馆中最“值钱”的文物,它就是楚金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原始黄金货币。

走进博物馆,一面由楚金币组成的“金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吸引人驻足在此,久久舍不得离开。这些金币的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有楔形、有圆形,在灯光的照射下,每枚金币都灿灿生辉、耀眼夺目,透过这一枚枚的楚金币,仿佛看到了2000多年前楚国的繁华盛景。

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境内金沙江、汉水、汝河盛产黄金,凭借黄金资源优势,楚国将黄金纳入货币体系,铸造了自己的金币“郢爰”,成为当时唯一使用黄金货币流通的国家。

关于楚国盛产黄金,文献中屡有记载。如《韩非子》: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译:楚国南部的地方,丽水里面出产金子,人们大多偷采金子。)《梦溪笔谈》: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还有《战国策·卷十六·楚三》:张子曰:“王无求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译:张仪说:“大王对晋国难道没有什么需求吗?”楚王说:“黄金、珠玑、犀象都出自楚国,我对晋国没有什么需求。)楚王的自信与气魄,就来自于自家国库中丰富的黄金储备。

近年来,楚国金币在安徽临泉、阜阳、六安等地都有发现。目前,楚文化博物馆内收藏了20公斤(195件)的楚金币,数量为全国之最,其中158件在馆内展示,这些金币基本上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寿县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多次发现的楚金币窖藏。如寿春镇寿春遗址门朝西窖藏出土、寿春城遗址周家油坊窖藏出土。

楚文化博物馆展示的楚金币主要有“郢爰”印记金钣、楔形金钣、“盧金”印记金钣、无印记金钣和“陈爰”印记金钣几大类。馆内还做了专门的展柜,一一介绍。“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经过测定,“盧金”和“陈爰”金钣样本含金量分别为85.89%和88.62%,“郢爰”金钣样本含金量在92.59%—96.19%之间,含金量都非常高。

看着这些灿烂的金币,仿佛透过历史的长河,看到了楚国的匠人正在挥汗如雨地制作金币。他们在铸造金币时,首先将高品质的天然金放进熔炉中用高温炼制成金水,然后将适量金水浇铸在预先制成的石制或陶制模具中,使金水在模具内流动成型,在未待金水冷却为金钣时,用专用的铜印凿钤錾地名印记,只有整块金钣都打上印迹,才可以进入流通市场。楚金币多为钣状,整版的金钣币值高昂。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切割成零星小块,用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重后即可标识价值。当时黄金的流通仅限于上层社会,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随着频繁的交易往来,楚金币被带往各诸侯国,在各地广泛散播,成为各国通行的“国际货币”,秦灭六国后,不再需要“郢爰”这样的黄金铸币充当“国际货币”的职能,“郢爰”等黄金铸币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