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廖凌云)近日,淮南高新区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在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揭牌,淮南高新区与该中心签署了《合作共建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淮南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与科教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我市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富有实践性的学习平台。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淮南高新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区,辖区内所有学校为科学教育实验校。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是淮南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共建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12年3月,拥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面向核聚变新能源科学领域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心已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特种焊接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淮南市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
在当天的仪式上,淮南二中向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博士后吉海标颁发了聘书,北京师范大学淮南实验学校向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博士后王锐颁发了聘书,聘请他们为学校“科学副校长”。王锐说:“未来,我会把我们磁约束核聚变的一些先进科技成果带进课堂,让学生们了解建造大科学装置需要涉及的一些材料、制造和检测等先进技术。”吉海标说:“我会带着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实验室参观学习,让他们对‘高大上’的可控核聚变有更多的了解,体会科学研究‘提出假设、开展验证’的过程。”
淮南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淮南高新区将引导区内中小学校用好校外实践资源,引导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研究和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将利用其国家及省市重点实验室及研发机构等平台优势,为高新区内的中小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向中小学生适当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