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要想向上生长,必先向下扎根,脚踏实地才能知行合一、行稳致远。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厉害的人。
从古至今,世间越是聪慧之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所有的捷径,都是绕远路
子夏在鲁国为官时,曾向老师孔子请教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有的人被名利所束缚,急于求成,寻找各种捷径。殊不知,看似方便的近道,其实是最大的弯路。
唐朝诗人宋之问,本是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完善了五言律诗的体系,还一手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奠定了律诗的基础。
凭他的才华,只要踏实努力,完全能获得更高的成就。可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被人评为“一流诗才,末流人品”。
宋之问年少成名,高开低走。为了在仕途上获得更多机会,竟为诗杀人,卖友求荣,为名利做尽天下谄媚之事。
他和好友张仲之在把酒言欢之际,听闻张仲之的秘事后,为图自己的利益,暗自将此事散播出去,给友人张仲之一家带来了灾难。为了走上更高位,他相继又攀附了两位公主。
后来,随着“靠山”相继落败,宋之问的仕途也走到了终点。终落了个客死他乡的凄惨结局。
任何速成之术,其实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一个习惯了走近道、抄近路的人,即使取得了一时的荣耀,也终不是长久之计。
偏爱捷径者,只会在未来踩更大的坑,无异于自毁前程。只有用能力夯实地基,成功才不会像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
多下“笨功夫”,才有真功夫
肯下苦功者,更易造就真功夫。
1963年,大学刚毕业的宫崎骏进入一家动画公司,和同期的同学一起,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动画生涯。而现实并非如理想一样始终丰满,最基层的工作,薪水确实不高。
眼看着转行的同学越来越多,他却未离开,反而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了绘画上面。
“人生就是这样,等到你发现了自己的梦想,你的日子才会发光。发光不在早与晚,有的发光就好了。”那时的宫崎骏经常工作到凌晨,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在动画盛行迪士尼风格的形势下,宫崎骏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作着最传统的手绘。同行都嘲笑他挣不来钱,家里人也劝他改行,他不为所动,数十年如一日地踏实磨练。从脚本、分镜、原画到场景设计,他对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烂熟于心。
终于,他的作品被拍摄成电影《风之谷》,轰动一时。从籍籍无名到享誉全球,宫崎骏在动画领域,默默坚持了整整21年。
宫崎骏之所以发光,是他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够准确找到自己的光源在哪里,接下来就是不懈地努力和坚持。至于什么时候发光,或早或晚,宫崎骏从不纠结。
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成功都是慢慢熬出来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沉淀,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光芒万丈的背后,都暗藏着扎实的“笨功夫”。当你脚踏实地,稳中求进,终将拥有量变到质变的力量。
专注做事,才是人生真正的捷径
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在于他做事的态度。投机取巧者,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躬身精耕者,终成大器。
作家汪衍振为了写好《曾国藩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等历史小说,花了大半辈子去研究这些晚清名臣。
写书的这些年来,他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研究史书资料、核对历史出处、写文章,有时甚至专注到错过吃饭的时间。
为了解曾国藩官场的12年升迁史,他搜阅了近2000万字的珍稀史料。整整21年,写了七十多万字,平均一天约一百个字,被媒体誉为“中国最笨的历史作家”。
对于这个称呼,汪衍振却笑着说:“媒体或读者说我写作是‘龟速’,说我是中国最笨历史作家,我并不生气。‘笨’是一种态度嘛,我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坐得住板凳!”
《南村辍耕录》中说:“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真正的高手,不求多,但求精。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某个领域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才能挖到人生的宝石。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持之以恒,专注到极致,就是通往成功的最短道路。
这世上从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没有坐享其成的成就。每一条投机取巧走过的捷径,往往最后都会成为最大的弯路。
人若想有所长进,必须下更深的功夫,根基才能扎得稳。经历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收获熠熠生辉的自己。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