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烟火暖 最是乡愁若酒浓

版次:A06  2024年06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树梅花一溪月》是一本充满灵动气韵的散文集。作者潘小娴采用抒情手法,将故乡风物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描述呈现给读者,从而使作者故乡的亲情和风情如同浮世绘一样展现出来。

在书中,潘小娴恰到好处地采用了双重叙述视角,即一方面以童年的我——一个乡村姑娘、孩子的视角忆往事,吐心声,抒真情,另一方面,又以成年的我——一名媒体记者、作家的视角去追念、审视、反思,在铺陈描摹中,表达对故园山水、民俗风物、乡野美食及桑梓情深等的深深眷恋、浓浓乡愁与殷殷祝福。

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相仿,在童年的视角之外,潘小娴又以奔波十丈红尘、历经风雨沧桑的他乡人视角回溯自己的精神原乡,叙事中见热爱,描绘中溢深情,对比中透思考,追忆中蕴哲理。谁又能想到,“白鹅王子离开我家是以生命的终结,见证了一个曾经荒诞的时代与一段荒诞的历史”呢?谁又能想到,身为壮族作者,家养的一只大白公鸡,却因奉献了两根雪白的羽毛,实实在在加深了瑶族和汉族乡亲之间的亲密友谊呢?谁又能想到,曾经难见一口荷塘的小村,如今却是处处荷叶田田、荷花亭亭,而有着花儿一样美丽名字的梅村,从前却因时代与社会原因不曾植过一株梅,现实的图景却又是“小溪边,梅花灼灼,映照得村中的溪水也晶亮了几分;梅花公园,白梅红梅,竞相绽放,映衬着村人的脸庞,也靓丽了几分”呢?

最是人间烟火暖,最是乡愁若酒浓。作者笔下的故乡梅村,既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喜的是,“梅村人家的小日子,如荷花盛开般,一天天圆满起来了”,明亮与美好成了主色调,然而,作者却又喜中有忧,因为在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演进的潮流冲击下,那些“生命和岁月中的独特气味与独特印记,正一步步地被剥离出去”,那些类似“我挑着柴,哥哥站在桥头等我”“暖暖光阴,与南瓜一起成长”这般拙朴、悠然的传统乡村诗意画卷已色褪影杳……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语言质朴而清新,明快又典雅,似溪流婉转,若花开嫣然。你看:“楝花风吹的四月天,紫烟袅袅,紫雾缭绕,村里的小芳们,穿梭在楝花风里,踢呀踢,跳呀跳,笑呀笑,一个个人比花还娇。”寥寥几笔,融情绘景,景中见人,作者常慧心独具地运用叠词、双声叠韵等,情趣横生,极富音乐美。譬如,她写家乡的美食“水浸鬼”,“嫩滑爽溜,清冽冽,甜润润”,她写家中的映山红,“一年年,枝枝缀锦,朵朵流霞,似乎,人间的一切欢聚、离散、喜悦、悲忧,皆坦坦荡荡,也不胜缠绵”……

故乡的景物信手拈来,熠熠生辉,浸润着作者浓浓的乡愁,展示着浓烈的人文情怀。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