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庭院经济” 提颜值促增收

版次:03  2024年06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万 翔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首儿歌很多人耳熟能详。农村“庭院经济”是巩固全面脱贫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发展产业与经营,打造农家“美田园”“小花园”“致富园”,风景别致而意义深远。

盘活闲置庭院资源,构建多彩产业拼图。发展“庭院经济”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方寸,眼界长远。可以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利用住宅前后闲置空间与资源,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茶园、小养殖场、小鱼塘等庭院种养产业;可以建设小农产品加工厂、手工作坊、非遗文创工坊等庭院加工产业;可以发展休闲农庄、田园民宿、采摘垂钓体验等庭院旅游产业;可以创办电商售卖点、网红打卡地、直播带货工作室、快递代办点等家庭服务产业……根据环境特点、产业需求、地方文化和农户特长爱好,发展多种产业经营模式,不仅盘活身边沉睡地块、闲置资源,丰富当地农村产业类型,还可以引入新的服务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何乐而不为?

组织培训提高技能,事半功倍实现效益。发展“庭院经济”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每家每户的经济个体或合作组织而言,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维护,如何拓展,至关重要。因此,村党总支应带头学习,灵活思维,帮助农户合理定位和规划,还可通过引导发展、倡导多户结合、建立机制成立庭院经济专业合作社等,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和统一种养、加工、经营等标准;通过一系列努力,增强农户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做一个技术型、管理型、经营型农民,更好地打造产业,把握市场,让“庭院经济”早日见效益。

加强治理呵护环境,追求长效生态效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庭院经济”就要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让环境整治与庭院自治双管齐下,引导农民做好日常保洁与环境维护。构建庭院管护与评比长效机制,倡导文明生活与爱护家园新风。通过评选“最美庭院”“文明家庭”“打理能手”,户比户、院比院、人比人,激发村民参与庭院整治和管护的自觉与热情,让农家天清气朗、水秀山青、园美人和,通过“小风景”涵养“大文明”,为农家田园打造新气象、高“颜值”。

面向市场精心谋划,特色为先高质发展。以市场为引导,以需求为方向,以特色为优势,以管理为保障,力促“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农户利益与积极性,一定要抓住产业和产品优势,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口碑。例如产品合作社等面对发展前期或市场短期风浪时,对产品实行保底价收购;开展市场定位,充分挖掘和彰显产品优势,融入更多本土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庭院经济”向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庭院经济”看似小天地,却能书写大文章。它不仅扮靓家园“颜值”,又能鼓起农户“腰包”,同时通过勤劳致富提振农家精气神,助力乡村振兴。精心谋划,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必然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