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欢歌插秧忙

版次:A01  2024年06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记者 张明星 摄影报道)农耕好时节,稻田插秧忙。眼下,正值水稻插秧期。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在凤台县新集镇采访时看到,农民们正抢抓农时,开展水稻种植,田间地头呈现一派忙碌的插秧景象。

6月12日,在新集镇朱庄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该村粮食种植大户朱冠乐正组织人员、机械在田中插秧。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台台高速插秧机不停地来回穿梭,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均匀地插入田中。

“我培育了近30亩地的秧苗,不仅可以满足我自家种植需求,还提供给周边农户种植,并能提供全程社会化生产服务。”朱冠乐介绍,他托管农田近1600亩,夏收之后,又新托管了一批,并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育秧工厂,培育的是优质稻米品种,申请的香稻商标也于今年初获批了,他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稻米品牌。

在朱冠乐新托管的农田里,一辆辆旋耕机正来回翻耕。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在翻耕的同时,化肥也均匀地撒在了土里,不一会,一块十几亩的田地翻耕完成,之后将进行灌水、插秧。“现在是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朱冠乐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