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初读苏轼的这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还不能体会这种意境,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我慢慢体会到这种“清欢”。周末得空,翻看《草木有趣》让我耳目一新,愈发喜欢在草木的世界里感知生活趣味。
这本书是一本以节气为纲介绍草木风物及时令美食的生活美学之书。作者殷若衿从绘画、美食、茶道、写作等方面,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六十种草木风物,具体介绍了从植物引申到风物、美食、手艺,倡导遵从自然规律生活,遵从自然中衍生出的生活智慧。由自然风物出发挖掘相关的民俗典故,捕捉匠心民艺、时令雅趣,分享本真的生活方式,书写节气文化传承的智慧与美好。
书里面,平凡而单调的生活,因为有四季变换的仪式感,也有了新的诗意。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追求自然境界的落脚点,依据四季轮回和时令气候、物候变化,便能寻找到一花一草等万物的无穷意味。至今,山野乡间仍然秉承着美好的节气文化,农作物的生长、民俗风物、饮食养生等,那些触动心灵的传统文化,传递着最具能量的美。
我的父亲是农学专业出身,虽然后来没有从事农学专业的工作,但业余时间也爱侍弄花草。幼时我随父母住在乡政府,读的是村小学,吃的是自家种的蔬菜,家后院还种了各种草木,经常在山野乡间玩耍,过的是田园式生活。那时我并不以为然。后来,我随着父母亲工作的调动,进入城里定居,渐渐习惯在繁华的都市中沉浮。
读这本书,不知不觉会忆起幼时的乡间生活,描述的不少草木都很熟悉。日子可以数着年月日过,可以数着春夏秋冬过,还可以数着每样时令的草木美食过。立春有梅花,立夏有芍药、青梅、樱桃,立秋有葡萄、枣子,立冬有南天竹、香菇等。
书里提到的春笋,就是竹子根上长出的嫩芽。每年清明节前夕去乡下扫墓,乘着空余时间,我老公就会从姑妈家里找出锄头,然后到后院的竹林挖笋,既能享受到农作的乐趣,也能品尝到新鲜的美食。那春笋从地里挖出来,剥出可口的笋心,清洗干净切成片,将笋片和腊肉炖在一起,加入调料,就成了一道特色钵钵菜。香喷喷的一钵,大家吃得不亦乐乎。
小满时节,枇杷开始挂满枝头。读到书里写的《枇杷》一文,颇有感受。父母家楼顶花园里,就用大缸种了一棵枇杷,而且背后还有故事。前几年,老公吃了枇杷因为贪恋味道好,就把果核丢在室内花盆里,没想到竟然有发芽的,后来就把小苗移种到父母家楼顶,想着哪天有空移到乡下外公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搁浅,日复一日这棵枇杷也长成小树。去年10月,病假期间我在父母家休养身体,无意中发现枇杷树竟然开花了,想着来年就能吃到枇杷,便欣喜得蹦蹦跳跳,还拍照发了微信朋友圈。
到了处暑,凤仙花就会竞相绽放。在我记忆里,凤仙花是儿时花草中有趣的玩伴。花儿像蝴蝶,有红色、粉色等,生长在乡间田野小路边。读到书中描述的凤仙花三点趣味,不禁莞尔一笑,还确实如此。幼时爱美的我也曾将花瓣捣碎,用花汁涂染指甲,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得意洋洋地作秀,引得母亲哈哈大笑。母亲退休后总是时不时说起我小时候的各种趣事,不免感叹时光过得太快。
我的母亲在乡村长大,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工作,后来通过县里的招考成为国家干部。她至今都喜欢吃荸荠,此书里也对其进行了描述,倍感亲切。如果将荸荠煮熟,还有治疗感冒咳嗽的功效。
跟着二十四节气,读完这本书,让我收获匪浅,也勾起很多回忆。
在平淡的生活里,感受书本带来的清欢,感受草木带来的清欢,感受美食带来的清欢,感受万物带来的清欢,就会发现心里能装下世间很多美好。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