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世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内涵。许多字通过形状便能理解大概意思,再深刻观察更能体会其中含义。
世间人事亦如此,由浅入深,识别辨认,即可观全貌、明要领、定方向。
1
识人于微
唐朝官员吕元膺府上有不少幕僚处士。
某日,他与其中一人对弈,对方趁他不备,偷偷换掉一个棋子,以求取胜。吕元膺发现后,遂寻机把此人遣了出去,请其另谋他处。
吕元膺还特以此事教诲子侄,细微之处可辨人性心机。
《战国策》有语:“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莠草的幼苗很像禾苗,骊牛的毛色很像老虎,白骨好似象牙,色泽如玉的石头很容易与真玉混淆。
识人亦是如此,与人交往,从言谈举止中,便可判断一个人的品性。识人之本,唯有少听其言,细观其行,才能透过表面迹象,将其真实面目看得更清晰。
培根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品格。”
识人亦修己。品现于事,心藏于身,好的人品,是一个人强大的靠山,最硬的底牌,更是行走人世最好的通行证。
2
识事于难
南北朝时期,西魏权臣宇文泰与东魏交战时,因战马中箭受惊,把宇文泰甩下马。东魏士兵见此随即追上,宇文泰命在旦夕。
随军都督李穆急中生智,用马鞭击打狼狈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假装在骂一个小兵。追上来的东魏兵听李穆的口气以为掉下马来的宇文泰不是西魏军统帅,于是舍弃他们二人,扭头去追杀别人。李穆扶宇文泰上马,才得以双双逃脱。
试想,如果李穆上前救宇文泰,势必寡不敌众,危机更甚。但他不救反打,则一下子蒙住来人,化险为夷。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困境之下,常规思路通常难以求解,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更易找到新的突破口,变曲折为顺利。
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穿透现象直抵本质的能力。凡事不要流于表面,直达核心才能发现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高效而彻底地解决问题。
叔本华说,一个明智的人不会被表象欺骗,他甚至可以预见到事情将会往哪个方向变化。
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本质,才能预见未来,规避祸患。
3
识途于变
无论立志还是成事,明智之人懂得识途于变。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出身军官家庭,性格豪迈。虽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医理,颇通医术,但他一心想学祖辈建立功勋,出人头地。
他参军打仗,在鸭绿江边作战;与人谈兵说剑,到北方边境多处游历。然而,他空有抱负难以施展,人到中年,壮志未酬,却“亲益老,家益贫”。
机缘巧合下遇人指点,他才意识到,“医道,大矣。是诚神圣之首传,民命之先务矣。”此后,张景岳幡然醒悟,遂解甲从医,一心治病救人。
他引兵法八门,列“方药八阵”,利用平生所习天文地理,活用古方,独树一帜。于他而言,专注行医后,不仅逐渐稳定生活,得以侍奉老父,且能融合自身多项学识,愈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晚年,张景岳完成了多本医书,引兵论医,演绎推理,树立断症列方的思想体系,其著作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史记》中说:“大直若诎,道固委蛇。”道路本来就是弯曲的,人要顺应变化,与时俱进。
人生旅途中,适时放弃盲目的执着,学着在变化中灵活转变,才能找到更清晰恰当的方向。
《礼记·中庸》中提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用来表明一种至诚认真的人生态度。于“人、事、途”而言,亦可参考。
鉴别人心,慎重而真诚地考虑自己的感受,以此交友;处理事情,仔细分辨,尝试用不拘常规的思路,寻求正解;行走未来,路途多舛,学会辨认方向,适时掉头,再笃定前行。
有知人于微的智慧,果断识事的能力,把握前程之局的底气,方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