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其实,越是不如意时,越要反求诸己:认清自己、改变自己,才能优于昨日的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自胜者强。”每个人必须战胜的对手,其实就是自己。想要战胜自己,需要做到这三点:自控、自律、自信。
1
自控以成长
秦朝末年,刘邦带领军队攻入咸阳,在进入金碧辉煌的阿房宫看见无数的珍宝后,一下子陷了进去。
这时,谋士张良问了一个问题:“恭贺大王今天取得了如此的胜利。不过,臣想问一下大王,当初我们为什么要灭掉秦国呢?”
刘邦想也没想答了出来:“自是因为秦王残暴无道,穷奢极欲,弄得民心涣散,民不聊生。”
“对,秦国正因奢侈淫逸才亡了国,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就应该改变这种风气,以艰苦朴素来号召天下。”张良说。
顿了顿,张良继续说:“如今大王您才占领了秦国,就想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重蹈秦国的覆辙,因小失大吗?”
刘邦听后,幡然醒悟,顿时振作起来,与城中百姓“约法三章”,并且废除了秦朝的繁律苛法。
咸阳百姓一直处于暴秦统治之下,听到这样的消息,顿时欢呼雀跃,人人都希望刘邦留在咸阳。
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控制,做到“不逾矩”。
每个想改变的人,都需要自控力,学会自我控制,才能拿回人生的主导权。
2
自律以成才
王阳明曾说过:“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人要学会克制自己,才能成就未来。
生活中,很多人看似“天赋异禀”的背后,都有“苦行僧”般的自律修行。
曾国藩年轻时“烟袋不离手”。久而久之,他经常感觉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自此,他意识到,长此以往,自己的身体将会被毁掉。
痛定思痛后,他决定戒烟。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言,明神殛之!”
虽戒烟失败两次,但曾国藩终未放弃,最后成功戒掉了烟瘾,并一直保持。
“选择简单模式,人生就会越来越难;选择困难模式,人生才会越来越简单。”生活中,越是“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是不易。
少做舒适但无用的事,多做艰难但有用的事,才能及时修正自己。
敢于走出舒适区,人生才能有更大的修为。
自律的人生,才自由。
自由的本质,不是放纵自己、无所不为,也不是喊苦喊累,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而是自律之后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3
自信以成事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总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以前看“龟兔赛跑”的故事,一直有一个误区。觉得乌龟有些逞匹夫之勇,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还去参加比赛,是一件自不量力的事情。
乌龟之所以能赢,不过是因为运气好,碰上了一只自信过头的兔子。
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们对这个故事开始有了新的感悟。乌龟明知道有输的可能,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尽全力爬到最后,这种不怕输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自信。
这个道理,放在生活中也一样。
事实上,自信的人并不是不懂得考量现实利弊,而是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摆正心态,不居高临下也不妄自菲薄,踏踏实实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越是输得起的人,越能赢得到。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讲:“自胜者强”。一个人之所以成功,表面上看,是他战胜了对手,实则是他战胜了自己。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