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湿热夹击,身体也面临重重考验。其实,我们的血管、颈肩、心脏、皮肤、泌尿系统等,在夏天都会变得格外脆弱。如果不细心呵护它们,就可能惹来疾病上身。想健康过一夏,先要了解我们的器官在夏天最怕什么!
血管:最怕一冷一热
夏天,有些人大汗淋漓后,喜欢立即进入室内享受空调的凉爽,甚至是对着空调的出风口猛吹,但这种习惯却可能给心脑血管疾病可乘之机。
很多人认为,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多发,到了夏天可以松口气。其实夏季出汗多、室内外温差大,反而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年人来说,夏天频繁进出空调房,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收缩舒张,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就会导致脑梗塞。此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血管会在温度突然变化时急剧收缩,从而形成血栓,易引发心肌梗死。
高温天气下,如何避免血管受到一冷一热刺激?建议以下几点:再热的天气,空调的温度也不能开得太低,应控制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8℃,且要尽量减少进出空调房的频率。夏天尤其要避免大量出汗后,短时间内立刻吹空调降温,而是应该先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先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等身体稍微平缓适应以后,再进入空调房内。
炎炎夏日,一旦发现自己或他人有突发“头痛、头晕、言语不清、肢体无力、视物不清”等症状,不要以为是天热没睡好或者是中暑了,应高度怀疑脑卒中,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心脏:也怕高温酷热
夏天人体出汗增多,体内的阴液消耗增多,容易出现心阴虚的症状,即“逆夏气可伤心”。另外,天气炎热,容易使人心烦躁扰、情绪不稳,甚至发怒发火、伤神伤心。所以,夏天应加强对心的调养。
夏天如何养心?专家建议,夏天尽量不要熬夜,避免心火旺盛。起居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早起晚睡,建议晚上11点左右上床,早上7点左右起床。适当午睡30分钟,可恢复精力。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使心神得养。缓解烦躁心情也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另外,夏天也可以适当吃些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莲子、百合、小米、冬瓜等。
泌尿系统:最怕喝水少
医学专家指出,夏季是尿路感染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夏天进入人体的水分大部分通过汗液流失,经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尿液相对较少,尿路缺乏尿液的冲刷,细菌比较容易黏附在尿道上,所以夏天饮水少时就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此外,因为夏天人们出汗多,导致贴身衣物潮湿。如果不做好个人局部的清洁卫生,细菌就比较容易滋生繁殖,也容易惹来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得了尿路感染千万别忽视,早发现早治疗则更易治愈,如果放任其不断发展,有可能会引起急性肾盂肾炎。
夏天预防尿路感染,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憋尿,建议每天补充2500毫升左右的水,但不要用饮料代替水。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减少体内湿热的生成,可适量多食荸荠、莲藕、冬瓜、薏米等。生活上应做到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要尽量改变久坐的习惯,持续坐一小时后要站起来走动一下。
皮肤:最怕湿和热
夏天高温炎热,湿度又大,易引发各种皮肤问题,湿疹就是较为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
湿疹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上会出现多形性的皮损,包括红斑、丘疹、水泡,甚至肿胀、糜烂、渗液等,很多患者会出现剧烈瘙痒。这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体出汗,皮肤比较潮湿,很容易沾染植物花粉、螨虫等过敏原。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容易受到过敏刺激引发湿疹,或使原本的湿疹加重。
湿疹最好在急性期就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皮损的疹型,选择合理的药物。夏季,也可通过一些食疗的方式来健脾祛湿,如用淮山、茯苓、薏米煲汤。
肩颈:怕空调直吹
夏天,很多人离不开空调,但有的人在长时间吹空调后,却感到肩颈肌肉僵硬、酸痛无力,出现“空调肩”的症状。
专家指出,夏季患颈椎病的人有不少,这和颈椎受凉有很大关系。在室内,许多人都喜欢将空调温度调低,或是一直对着风扇吹,冷气长时间朝后背或颈部吹,时间久了,部分人就觉得脖子越来越酸胀、僵硬。特别是座位正对空调、穿着清凉的女性,颈背肌肉更容易受寒,甚至可能诱发颈椎病。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夏天开空调时都不宜让室内外温差过大。若长时间待在冷气充足的空调室内,要格外注意颈肩部位的保暖,可用一些衣物覆盖颈肩。另外,日常要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这也是防治颈椎病的好办法。建议上班族每天做两次简单的颈椎保健操,每次用10至15分钟进行耸肩、仰头、扩胸等运动。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