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热血青春谱写奉献之歌

我市第75例、安徽理工大学第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捐献

本报记者 李严

版次:A01  2024年07月1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虽然这段时间压力很大,但付出再多都值得!”7月15日,我市第75例、安徽理工大学第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宁宁(化名)在安徽省立医院经过近5个小时的采集为远方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捐献了234毫升造血干细胞,践行了他的仁心善行。

热血铸就青春梦想

2021年秋,刚满18岁的宁宁带着美好憧憬迈入安徽理工大学,希望在这里放飞梦想,筑梦青春。不久后,乐于奉献的他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内设有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该队和校爱心社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长期承担学校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等志愿服务项目,宁宁总是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并在大一时开始无偿献血。

2022年11月的一个双休日,服务队承担的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活动在校园展开,宁宁再次带头献血并留取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

2024年初,宁宁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其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他是否愿意捐献。没想到这样难得的机率和缘分会降临自己,他没有多想,积极配合顺利完成了初检、复检。

6月中旬,宁宁等来了捐献通知,可现实的难题让一向做事沉稳考虑周全的他也犯了难。作为大三学生,他面临紧张连续的期末考试和课题实验等重任,这些都直接影响他能否完成学业。而家庭的情况更让他为难,任凭他怎样解释家人也无法理解,并反对其捐献。面对困难和压力,宁宁始终没有放弃捐献救人的决心,他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沟通,希望能给他点时间,他会设法处理好。

通过市红十字会积极协调,在不影响患者救治的情况下,等待宁宁完成期末考试才进行捐献。学院也一路开绿灯,答应在他捐献期间,为他提供在线实习便利,实验课时间安排也进行了调整,确保他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与时间和生命赛跑,宁宁想方设法处理好一切,坚定自己的初心和决心,暂时瞒着家人,去完成救人一命的使命。

7月10日,刚刚走出考场的宁宁背负重任奔赴救命征程,并在7月15日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奉献不负青春韶华

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宁宁在班级里担任班长,做事严谨务实的他把班里的大小事都一一仔细安排妥当,尽量减少辅导员老师的麻烦,为同学们服务周全。迎接新同学,送别老同学,他安排得有板有眼。每当新学期伊始,班级订购教材,宁宁为了节省大家时间,不厌其烦地抱着沉甸甸的教材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送。老师安排的事项,他都在第一时间内布置好、落实到位。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他也是耐心温和地调解。他总能把班里的事务处理得头头是道,把同学们的关系调和得顺顺畅畅。

课余时间,他带着同学们到校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文明城市创建、清理环境卫生;到医院门诊做导医志愿者,为病人提供挂号、缴费、就诊引导服务,体验患者的不易和助人的收获。在学校食堂里,他带领同学帮忙擦桌子、整理餐具,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奉献的快乐。

暑假,他组织带领同学们开展“三下乡”活动,从组织策划到活动实施,全程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老师放心、同学安心,也让大家接受了锻炼和洗礼。

他的专业本就课业重、压力大,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还兼职做家教,而担任班长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班里的事务,他只能靠比别人睡得迟、起得早,甚至吃饭都要比别人快来挤出时间,但他从未有过怨言。

他也因此成了班里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赞扬。他们班也因此在志愿服务、“三下乡”等各项活动中多次受到学校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