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淮楚 只此淮南

散论淮楚文化中城市精神的提取与培育

版次:A01  2024年09月26日

岳葆春 姚尚书 王家运

一个城市的灵魂,必然闪烁着英雄的光芒。

一个城市的精神,必然澎拜着磅礴的力量。

(一)

2100年前,在楚国故地寿春,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中心和文学创作中心。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辩博,善为文辞”,他精通老庄之学,酷爱屈宋辞赋,招揽“天下俊伟之士”千人之多,组织编撰的《淮南子》成书于楚文化转化期结束和楚文学嬗变期终止的汉武帝时代。

继承楚文化传统,弘扬楚文化精神的《淮南子》,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其完整记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触山”等神话和传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耀眼群星。

无独有偶,楚国八百年,尤其是鼎盛400年里也有着诸多“英雄序曲”,成为楚人、楚群、楚国不屈的追寻与梦想。

楚武王熊通“不服周”“我蛮夷也”,自立为王,不受中原规制约束,透出骨子里对权威的蔑视,对传统的挑战,对压迫的抗争,直到现在,湖北一带仍然把“不服周”作为口头语。

楚庄王熊侣“一鸣惊人”到“问鼎中原”,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在积蓄力量,韬光养晦,寻找机遇。“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与周天子使臣王孙满的对话“在德不在鼎”后顿悟,大力倡导“止戈为武”“禁暴戢兵”,践行了古代战争与和平最先进的思想理念,终成春秋霸业。

西楚霸王项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为楚国哪怕只剩下几户人家,也要奋起反抗,覆灭秦国。励精图治、坚韧不拔的精神气概气壮山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对阿房宫命运的叹息,也是对楚人三户灭秦谶言的慨叹。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均是楚人后裔。

很长时间,我们把城市的精神内核定义为“楚风汉韵”。

“楚风”是什么?我们从“不服周”中感受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从“一鸣惊人”中领略了敢为人先、不忘初心,从“亡秦必楚”中看见牢记使命、坚贞勇毅。“楚风”中包孕的狂放达观、兼容并蓄、守正图新、砥砺奋进,正是当今淮南城市精神中最为珍贵的营养元素。

“汉韵”是什么?绝代奇书《淮南子》编撰目的,旨在通过“究天地之理、通古今之事”以备帝王之用。换句话说,就是全面总结先秦和秦汉以来先进的思想文化,彰显楚文化的强大力量,将兴盛于荆楚、风行于汉初的黄老道学进一步系统化,使之成为亘古不变的治国理念和核心价值。其“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兼容百家而出新意的声韵,正是对“楚风”的继承与发扬。

(二)

家园是灵魂的依归,沃土是乡愁的港湾。

无论你行走多远,蓦然回首之际,家园和乡愁总是如同蔓草荒烟,牵牵绊绊如影相随。家园是具象的,而乡愁则似有若无,那便是如同原生家庭一般的文化背景。一方精神家园,必然根植于文化沃土。

一个人如此,一座城也是如此。

武王墩楚大墓的惊世发现,人们得以窥见两千多年前淮楚那一抹夕阳的余晖,绚烂而辉煌。九鼎八簋,展开的是一幅历史画卷:郢都寿春巍峨的楚王宫殿,高台与苍梧相互映衬,椒兰与芷蕙散发出别一样的芬芳,回廊重重,銮铃声声,细腰佳丽轻舞翩翩,精美的漆器与绰约风姿相得益彰,厚重的鼎镬、高悬的帘栊、钟鸣鼎食的盛况如在眼前。历史的烟尘掩去繁华,留下的是凝重的沉思。精美的髹漆是无边的想象,高高的凤鸟鼓架、锃亮的吉金则清晰地述说往日故事。掩卷之余,有关楚风汉韵的文化底色益发生动而鲜活。文化的积淀总是伴随时光的洗礼。两千多年过去,历史长河中浪花激荡、碰撞、升华,从而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精神。那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不断冲刷而形成的,它不局限于一隅。而无论如何审视,淮楚文化都应该是淮南城市精神的底色。

是的,城市精神是一种高度凝炼、广泛认同、脉动于脑际的潜意识形态,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意识,体现着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是市民广泛认同的思想境界、行为导向和实践哲学。而构成城市精神的主要方面,则可以从历史文化、族群融合、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去认知。历史文化积淀是无形的,却是最为强大的显性基因;族群融合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不断形成共同的文化记忆;产业发展是构成城市生态的物质要件,是催生共同意识的文化基础。三者高度契合便形成城市精神。由此可见,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是深度融合的。淮南作为地域概念,由于其行政区域在历史时空中长期的游移,并没有古老郡县那样被长期固化,加之近几十年来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存在城市精神的培育与普遍认同这一特定悖论。如果说,寿县的整体划入,还原了淮南城市应有的时间空间,那么,武王墩大墓的惊艳亮相,则进一步固化了楚文化的底色认同。城市精神的培育是形成合力与活力的过程,武王墩一号墓以及后续的考古发掘,则为城市精神的羽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三)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回溯历史,南宋与金以淮河和大散关为线拉锯对抗,兵戎相见,战火蔓延,江淮一带以骁勇善战、民风剽悍引以为豪。十几年前,淮南经历了数度城市精神的大讨论,终未达成一致。今天本文也无法给出答案,但是愿意对城市精神的理念逐一探讨。

无疑,城市精神是引领淮南发展的旗帜,淮楚文化概念可以极大地促成城市精神的化毓。以淮南三镇为基础形成的淮南,是一座移民城市,不同群体对文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这样的文化融合并不充分,城市精神的哺育尚处于襁褓期。而寿县整体划入后的淮南,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倍增,更重要的是消除了过去文化底色认同的纠结。武王墩主墓的考古成果,一旦充分展布,可以弥合情感、发展业态等方面存在的认知裂隙,城市精神的塑造成为可能。淮南正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撷取市民文化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去提炼城市精神。概而言之,楚风汉韵、能源之都所包孕的文化意象最具代表性。由这一文化意象而抽象、升华为相应的城市精神,比如淮楚文化的自强不息,汉淮南子文化的兼融并包,能源文化的勇毅精进等等,都是应该萃取提纯的精华。

城市精神既是一种现实性的号角,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对淮南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作用。城市精神犹如前进的火炬,凝聚着淮南市的思想灵魂,展现着淮南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淮南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淮南市的未来走向。

城市精神是淮南持续发展、实现赶超跨越的催化剂。城市精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城市的竞争力、凝聚力、战斗力,可以激发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人们增强群体意识,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赶超跨越的内核驱动,化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积极成果。

城市精神是塑造淮南形象的城市阳台。人是城市的主体和中心,城市精神归根到底是淮南人民的精神。通过对城市精神的挖掘整合、正确定位和宣传普及可以转化为淮南人民的理想信念、行为规范、良好素质和人格形象。

野蛮生长的荆楚文化,诡谲绮丽的淮楚文化,诞生于筚路蓝缕之地,成长于人文荟萃之乡,渐变为风云际会之城,正如庄子笔下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何以淮楚 ?只此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