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明
小时候,我非常痴迷大鼓书。那时候的农村普遍贫困,没有电,没有电视机,连收音机都是奢侈品。农村的孩子,除了能翻看几本小人书,最大乐趣是能够经常有机会听上段大鼓书。
唱大鼓,那时在我老家凤台县的乡村集市是非常盛行的,好像县城文化馆也设有专门的大鼓书场。记得那时我听过的就有《说岳全传》《铡美案》《杨家将》《水浒传》《林海雪原》《红岩》《淮海战役》等等,说书艺人都是凤台县本土人士,讲话也是凤台话,很有味道。说书人开场的时候,先说一段开场白,也叫“书帽子”,等人来得差不多了,才开始正式说书。说书者两块夹板一面扁鼓,配合唱腔、道白,唱一段说一段,伴有动作表情,说得玄而又玄。如此,就引得村庄的人们,对鼓书说唱着了迷。
于是,只要村子里来了唱大鼓的,天一擦黑,我必然要早早儿赶到设在村东头的书场。小板凳儿一放,仰观说书人的身影、表情,一起跟着在云雾里游弋,既提心吊胆,也酣畅淋漓。说书者大都由村人请来,每年都来村庄唱好几次,每次少则三五天,多则十日半月。听得你痴迷过瘾,时不时也会哼上句开场白的“话说诸葛孔明,这一天又端坐中军帐发号施令!”或是结束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年月,大鼓书曾给乡亲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对于一代人来说,大鼓书如同天籁之声,妙不可言。
这么听书听到了中学毕业后,那书瘾似乎就更是无法遏制了。老家这里的陈集、岳张集等集市,空地上都设有书场。赶集时,将父母吩咐的东西买齐了,然后抠出两毛钱一头钻进书场,找块干净地儿一坐,直听到散场,兴奋得不觉累也不知饿。
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智能产品走进家家户户,农村村村设有农家书屋,安徽还推出了数字书屋,扫码关注“徽乡悦读”公众号,手机就拥有了一所流动的图书馆,方便至极。大鼓书渐渐成了人们的回忆,大鼓书的鼓点声渐渐变得稀落起来。现在,大鼓书已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往日风靡乡村的大鼓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它给当年的我们带来的丰厚教益和无边的欢乐,是永远难以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