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桂集镇白塘社区,就是几十年前的白塘庙。白塘庙是我党早期传播革命火种的地方,是凤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的地方,是淮南地区第一次红色暴动的地方。
在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讲解员介绍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凤台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不少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些共产党员根据所在地党组织的指示,于1924年至1926年回到凤台家乡宣传马列主义,传播革命火种。
1924年暑期,上海大学党组织派共产党员黄天伯、吴云、吴震、桂超、胡萍舟等从上海回家乡寿县、凤台,创办了淮上中学补习社。淮上中学补习社播下革命火种,点燃了凤台人民向往革命、追求革命真理的烈火。在补习班读书的许多学生后来陆续走上了革命道路。淮南地区党组织成立后,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人民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加强革命宣传,成立革命群众组织,领导工农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白塘庙地区党组织建立得早,发展迅速。在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为白塘庙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1930年8月的一天晚上,凤台县委书记程东方在白塘庙召开了一次白塘庙全体党员大会,传达了中央指示和县委关于在9月17日举行白塘庙暴动的决定,并对暴动作了部署。程东方指出,暴动的目的是为了组织游击队,镇压当地的土豪劣绅,显示农民互助会的威力;暴动后,等待时机配合红军打游击。9月7日,白塘庙党组织负责人吕少培召开了支委会议,研究落实县委指示,会上作出了两项决定:1、暴动时间定于9月17日下午,以召开大会为名,参加暴动的会员达4000人。2、吕少培为暴动的总负责人,参加暴动的会员组成十个暴动大队。这次会议结束后,各大队负责人都召开了农民互助会员会议,要求互助会员积极准备大刀、红缨枪。9月16日,农民互助会组织10余人在白塘庙小学操场上搭了一个大会台。9月17日下午,参加起义的王桃园、张葛家、小常庄、板张集、桂集、龚家、大冯家、白塘庙、瓦咀孜、福镇集、宋家岗、钱庙、刘楼等30多个村庄的互助会员手拿大刀、红缨枪陆续向白塘庙集合。下午2时,已到会场的互助会员有1500多人,桂集、钱庙、刘楼等地的互助会员正走在途中。国民党凤台县常备队队长王少久带着300多个士兵向白塘庙扑来。他们到达距离白塘庙小学东边3里路的张唐家,队伍南北一字形拉开,准备镇压起义。在此紧张时刻,吕少培指挥起义队伍先向敌人开了三枪,敌人开枪还击。由于敌人枪多,射击猛烈,而起义队伍手里拿的都是大刀、红缨枪,起义人员大多数又未赶到,无足够的力量打击敌人,为减少损失,吕少培当即决定起义队伍分散隐蔽。起义队伍在各大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向西南淝河湾撤退。敌人见起义的人多,且手拿大刀、红缨枪主动退走,不知是什么原因,不敢追赶。
白塘庙红色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这次暴动充分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互助会的威力,震慑了敌人,进一步唤醒了农民群众。这次红色暴动,也是淮南地区党组织从领导农民群众的日常斗争转向武装斗争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