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坝社区居民聚集区,静静地矗立着一座黄家坝暴动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两边支架像两把大刀,中间的碑体似一把长矛,顶部红色石块像燃烧的火焰,这既反映出当时暴动的情景,也是纪念碑的独特之处。
1931年11月3日,凤台县西南方的黄家坝(今属颍上县)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农民武装暴动。这次暴动是在中共凤台县委领导下,配合寿凤游击队,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次较大的武装暴动。这次暴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给封建地主阶级一定的打击,显示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群众运动的强大威力。同时,在人们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死难烈士们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凤台人民继续去革命、去斗争。
1931年夏,凤台发生特大水灾。无数百姓家房倒屋塌,无家可归,生活无依。官府横征暴敛,地主逼租逼债,致使农民陷入痛苦的深渊。黄家坝吕店村地主吕华山却用烧饼换小孩,然后进行贩卖,乘机发灾难财,引起群众公愤,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根据中央指示和黄家坝的组织建设、社会形势,凤台县委决定在黄家坝举行暴动。
凤台县委计划于11月5日开展黄家坝武装暴动。游击队路过淮南姚皋店,党组织派遣程东方参加游击队工作,加强指挥和宣传力量。10月29日深夜,程东方毅然告别怀有身孕的妻子,协助李英、唐志远等同志前往凤台县西部的黄家坝开展扒粮斗争。游击队白天隐蔽,夜间行军,5天后至黄家坝。11月3日,游击队来到黄家坝,立即逮捕了地主黄冠信、王弼亭、吕成云等。在黄家坝党支部书记黄子贞的配合下,上午8时,扒粮的群众手拿各种口袋,笑逐颜开地涌上街头。这时,游击队员加上参加斗争的农协会员,队伍已扩大到170多人。由于罪大恶极的地主吕华山携枪逃走并向颍上县红枪会头子杨承轩告密,本计划于5日举行的武装暴动,县委临时决定立即(11月3日上午)召开群众大会,布置扒粮工作。会议一结束,游击队立即组织群众扒粮。下午,颍上县红枪会头子杨承轩带领2000多名红枪会会员手持红缨枪(有60多支步枪)从东、北、西三面(南面是水面)包抄过来。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对游击队形成了合围之势。游击队兵分两路,积极应战:一路由李英、唐志远带领,在街西头迎击敌人;一路由程东方带领在街东头与敌人激战。广大战士英勇顽强,临危不惧,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击毙了伪保长杨献廷、队长杨允灿等,打死打伤红枪会匪徒无数。由于游击队人数较少,加之缺少外援,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原计划响应黄家坝暴动的两支武装因未得到提前行动的通知,未能及时前往黄家坝支援,致使黄家坝暴动孤立无援。游击队低估了敌人的力量,没有进行及时转移。下午5时许,游击队架在七墓北场的机枪卡壳,影响了战斗力。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终因寡不敌众,游击队被迫撤退。但由于游击队员们三面临敌一面临水,致使退路受阻,伤亡惨重。程东方当时负责东路指挥作战,在危险时刻也冲到一线参与战斗,他身中数弹,英勇献身,年仅24岁。李英、唐志远、曹鼎、黄子贞等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此次战斗中共有83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黄家坝暴动,是白塘庙起义之后,武装了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一次为摧毁反动政权求得解放、反抗统治阶级的行动,给予地主阶级一定的打击。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着人民群众去革命、去斗争,他们的英勇事迹深深地印在皖北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