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曹渊烈士故居 缅怀“一门三烈”

本报记者 苏国义 黄欣茹 江峰 摄影报道

版次:06  2024年09月30日

曹渊故居

叶挺、张云逸看望曹渊家人雕塑

曹渊生前英姿

曹渊烈士故居,位于寿县小甸镇曹家岗村的一角。这里远离闹市,偏僻而幽静。国庆节前夕,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对曹渊“一门三烈士”的革命事迹进行深入采访。

当天,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是首批前来参观的访客。无人机空中俯瞰,曹渊故居是一座典型的皖北民居,两进院落,古朴典雅。院落四周,老树参天,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英雄的故事。

近看,故居院门微闭,门上张贴着“精忠报国,一门三杰伟绩留千秋,北伐名将战勋昭天下”的22字对联,令人看后心头一颤。推开院门,门房两侧展示着曹渊生平事迹,英雄的气息扑面而来。缘路而走,依次可以看到曹渊家谱信息、老式农具展示等,进入第二进院子,第一眼看到的是叶挺、张云逸前来慰问曹渊家人的雕塑。雕塑正前方是一排四间房屋,分别是堂屋以及曹少修、曹渊、曹云露的房间。

各房间内均陈设简朴,但全都透露着庄重与肃穆。曹渊房间的墙壁上挂着曹渊烈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记录着他生前的信念坚定与英勇无畏。一张破旧的木桌,一把磨损的椅子,仿佛还能感受到曹渊烈士当年在这里伏案疾书、筹划革命的身影。

据悉,曹渊,原名曹俊宽,字溥泉,1902年2月生于小甸集曹家岗。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并由其二哥曹少修带着去读私塾就学。他不仅学习刻苦,还喜欢谈兵论剑。据闻,他曾经手抄孙子兵法十三卷,不时拿出来阅读学习。

1920年,曹渊考入安徽芜湖工读学校,被推选为校学生代表,参加安徽芜湖学生联合会,并成为领导成员之一。1921年,安庆“六二”惨案发生后,芜湖学联声援安庆学生斗争,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在此之间,曹渊始终站在最前列,组织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因此,被校方勒令退学。

几经转折,1924年5月,曹渊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曹渊在黄埔军校不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还善于团结和帮助他人共同进步,入学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曹渊以优异成绩毕业,被派到黄埔军校教导团学兵连任党代表。

1925年部分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学生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曹渊是该会的骨干分子。2月初,曹渊率领学生连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其英勇表现受到党代表廖仲恺的赞扬。6月,曹渊调任一团三营八连连长,在讨伐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龙眼洞战斗中,曹渊率兵迂回敌后袭击成功,一举夺取胜利。第二次东征战斗中,曹渊带队击溃数倍于己的敌人,挺进潮汕。因战功,曹渊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九团一营营长。

1926年,北伐期间,曹渊被委派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6月2日,叶挺独立团被敌军围困,曹渊率一营支援,当夜赶到黄茅铺投入战斗。次日凌晨,叶挺全团全线反击,击败敌军6个团,并乘胜追击占领攸县,取得北伐战争中第一次大捷。进军龙山铺途中,一营被敌援兵两个团包围,曹渊集中全营火力,在当地农民协会的支援下,击溃敌军并占领醴陵城,又连下浏阳、株洲。8月19日,一营作为前卫,协同友军攻下平江。

军阀吴佩孚为了阻挡北伐军的前进,拼凑了2万余人,部署汀泗桥进行防御,并组成千余人敢死队攻到北伐军第四军军部附近。情急之下,叶挺派曹渊率部支援,一营经过连续冲杀,将敌军的敢死队击溃,军部转危为安,曹渊和一营受到传令嘉奖。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汀泗桥。

8月30日,在攻打贺胜桥战斗中,曹渊指挥一营救出身负重伤的二营营长许继慎,并组织一、二营官兵与敌军争夺贺胜桥桥头阵地,一举打败吴佩孚亲自指挥的军阀主力,打开了通往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贺胜桥。

9月1日,各路北伐大军云集武昌城下,曹渊率一营为突击前锋。全营大部分官兵临战前均留下家书,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9月5日凌晨,曹渊率一营冒着枪林弹雨,竖起云梯,登城与敌军肉搏。血战中,曹渊不幸头部中弹光荣牺牲,年仅24岁,一营其他官兵多数也都壮烈牺牲。

曹渊牺牲后,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更令人格外崇敬的是,曹渊牺牲后,他的侄子曹云露、二哥曹少修也都因为革命事业先后牺牲。曹少修牺牲前曾大无畏绝笔道:“吾弟渊(曹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曹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吾死后,可葬于吕子让先生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