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明星 尚家起 摄影报道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国家繁荣和富强、人民幸福和安康,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他们犹如一颗颗星辰、一盏盏明灯、一簇簇火焰,光耀天穹,照亮中华大地。
在寿县丰庄镇五里村堤坝路旁,长眠着一位英雄——茅延桢。他是我党最早从事革命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参与创办了黄埔军校,和周恩来等9位首批教官被誉为“红色拓荒者”。在北伐出师前,他遭敌暗杀,成了“为北伐流第一滴血的人”,也是第一位牺牲的安徽籍共产党员……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茅延桢烈士墓和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追溯历史足迹,汲取英雄精神。
“长淮三面八百里,七十二水归正阳。”秋分过后,淮上古镇正阳关的一块块稻田已遍地金黄。这一湾淮河之水,不仅滋养了大地,也养育了正阳关一代代英雄儿女。
据《中共寿县党史人物》记述,茅延桢1897年出生于寿县正阳关花园巷一个中医世家,8岁入正阳关公立两等学堂读书。
在寿县正阳关镇文旅站站长赵德兵的指引下,记者穿街走巷,找到了当年茅延桢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世事变迁,这里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赵德兵介绍,1914年,茅延桢举家迁到了颍上县杨湖镇定居,当年考入阜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满怀救国救民理想的茅延桢读了两年半师范后便选择退学,考取了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20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科班。1920年3月由李大钊领导的邓中夏、罗章龙等人在北大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久茅延桢就被发展为会员。
1922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在北京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7月,军校毕业后,茅延桢到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成为当时上海的53位党员之一,编在第三党小组,同林伯渠等一起进行革命活动。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开展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积极筹备成立黄埔军校。茅延桢受中共上海组织的派遣,前往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是我党在黄埔军校的早期组建者之一。聪颖活泼、年轻有魄力的茅延桢受到廖仲恺的欣赏,更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赏,称赞他为“安徽小才子”,委任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队第二队队长、军事教官。
1924年7月,茅延桢奉命到虎门卸运枪支弹药。在他的带领下,冲破反动军阀设置的重重关卡,历经艰难险阻,先后多次到虎门将苏联支援的武器顺利运送到黄埔军校。
1924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袭击,大肆逮捕工农群众,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广州城。孙中山抽调北伐军队联合工农对商团叛乱进行平定。茅延桢带领黄埔军校第二队学生也参加了平叛战斗。在战斗中,茅延桢带领黄埔学生军火烧叛乱商团团部。很快叛乱被平定,黄埔学生军从此首树声威,茅延桢也因此受到孙中山的嘉奖。
1925年2月,在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乱时,茅延桢任右翼军总指挥部代参谋处长。
随着南方革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积极准备北伐。1925年8月,茅延桢奉命到北方各省搞策反工作。他来到河南郑州,在这里驻防的是国民二军陈文钊师(原是吴佩孚部),师部参谋孔繁镕是其保定军校同学。茅延桢想利用保定军校同学关系开展工作,但孔繁镕阴险狡诈,一天,他夜邀茅延桢到国民党郑州市党部协商事宜。茅延桢为了革命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在路过明王公墓附近时,被事先埋伏的刺客从背后开枪杀害,时年28岁。后来,茅延桢的亲属将烈士遗骨运回寿县正阳关五里铺(今寿县丰庄镇管辖)老家安葬。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印的军队《死难烈士英名录》,茅延桢光荣载入史册。1989年6月,徐向前元帅为茅延桢烈士题词:“革命先烈,英名永垂”。2007年6月,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为纪念茅延桢烈士诞辰110周年题词“革命先烈,红色拓荒者”。
在寿县丰庄镇五里村村干部杜成祥的引路下,记者瞻仰了茅延桢烈士墓。杜成祥介绍,每年清明节,常有党员、学生和群众慕名前来拜祭。2022年,寿县人民政府对茅延桢烈士墓进行了重新修缮,村里也设有志愿服务岗,负责烈士墓的日常看护。
置身这片英雄的土地,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起歌曲《祖国不会忘记》所唱的:“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我把光辉融进,融进祖国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茅延桢烈士壮志未酬,不幸英年罹难,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英雄,请看:如今的中国山河无恙,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正阔步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英雄,请安息!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
图一:修缮后的茅延桢烈士墓。
图二:茅延桢烈士墓西侧的大理石浮雕墙,上刻有烈士头像浮雕、生平简介和徐向前元帅题词“革命先烈,英名永垂”。
图三:烈士墓所在地寿县丰庄镇五里村鸟瞰图。